第三十七章 備備梨哥齊下場(2 / 2)

“陶恭祖與我情誼深厚,今日有難,我不能見死不救。”

劉備在一旁連連點頭,感慨道:

“殺曹嵩的乃是張闓,與陶恭祖無關,其人乃是仁人君子,不該遭受如此不白之冤。”

“想必那曹操是想借父報仇之名,好趁機掠取徐州。”

糜竺歎道:

“曹操之心,誰人不知?”

“如今徐州大難臨頭,我主遣我來求救孔北海,願明公早日發兵,救我主於水火。”

孔融皺了皺眉,他北海其實也不是塊多富裕的地方。

比之兗州都有不如,發兵就等於與曹操作對。

這麼重大的事,孔融也不得不慎重。

“糜先生莫急。”

孔融上前扶起糜竺,“曹操與我無仇,我不好擅自用兵。”

“待我書信一封送去解和,如果曹操不從,我再發兵,名正言順。”

糜竺急道:“曹操之心,實在徐州,怎肯解和?”

“隻有孔北海發兵,才能逼退曹操。”

孔融一時間陷入兩難,忽然瞥見一旁的劉備。

暗想他竟願意來北海救自己,也一定願意去救陶謙。

“玄德公乃是漢室宗親,今曹操縱兵掠取漢家城池,何不與我同往前去救援陶恭祖?”

劉備推脫道:

“非是劉備不願救援,奈何兵微將寡,不敢輕動。”

孔融嗬嗬笑道:

“我願意儘起北海之兵前去救援陶恭祖,一是念在舊時情誼,二是為了大義,不願陶謙遭此不白之冤。”

“玄德公以仁義聞名天下,今徐州有難,難道就沒有仗義之心麼?”

這話果然奏效,劉備聽到這話,便道:

“既如此,就請孔北海領兵先行,容我先去公孫瓚處借個三五千人馬。”

孔融一愣,心想公孫瓚遠在幽州,劉備這一去彆不回來了吧?

“那玄德公務必儘快,切勿失信徐州,失信天下人。”

劉備聞言陡然變色,他這輩子最忌諱的便是彆人質疑他的仁義之心。

“孔北海以為劉備是何許人也?”

“聖人雲: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

“不管劉備借得到的兵,借不到兵,都一定親往徐州!”

孔融這才放心,一麵點兵,一麵寫信送往徐州,為曹操解和。

就在徐州、北海兩頭忙得焦頭爛額之際。

兗州此時也不太平。

風平浪靜的兗州下,暗地裡卻潮水翻湧。

子時一刻,萬籟俱寂。

陳留郡,南門。

距離城門百裡之外,一支八千人的騎兵部隊正在悄然逼近。

古代騎兵最為珍貴,組建一名騎兵的成本,足以組建十名步兵。

所以大部分諸侯都是以步兵為主力,騎兵為輔助,用來打遊擊。

可有兩支部隊卻例外。

分彆是西涼兵與並州兵。

這兩支兵是大漢戰力最強的存在。

因為他們地處邊境,常年與外族人打仗,戰力遠非內地軍團能比。

而這一支八千人的騎兵部隊,既有並州人,又有涼州人。

可謂戰力最強的人聚在了一塊兒。

而領導他們的人,乃是有著天下第一猛將之稱的呂布呂奉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