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你說些什麼瘋話?”
一向喜愛諸葛亮的諸葛玄此刻也蚌埠住了,忍不住厲聲斥責道:
“我諸葛家的基業都在琅琊,若是搬遷彆處,豈不有毀祖宗基業?”
“叔父莫急,讓孔明把話說完。”諸葛蘭在一旁柔聲勸慰。
她清楚諸葛亮向來處事謹慎,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諸葛亮不緊不慢地接著說道:
“亮的意思是搬遷不錯,但也不是舉家搬遷。”
“我們仍留部分族人在徐州,但可以讓其他人轉投到彆處去。”
“因為亮覺得,中原不久將陷入一場空前絕後的大戰,不論是我們諸葛家也好,亦或者河北甄氏、崔氏、本州的陳氏等,全都難免其禍,受到波及。”
“夫濟大事者,應能夠審時度勢。”
“我諸葛氏一族要想在這場中原大戰中明哲保身,必須遷一部分族人到彆的州郡去。”
諸葛亮滔滔不絕,條理清晰地講出了自己的觀點。
雖然此時的他年紀還很小,卻已經有非常獨到的見解,與審時度勢的能力。
如今曹操占據兗州、吞並徐州,已經成為中原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將來與河北的袁紹遲早一戰。
諸葛亮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提出讓家族搬遷避禍。
而之所以不舉家搬遷,
一是因為祖宗基業在琅琊,不好輕易舍棄。
二是因為中原大戰既是災禍也是機遇,若是能夠抓住,及時地站好隊,家族未來必能夠飛黃騰達、一飛衝天。
“孔明說的有道理……”
家中長姊諸葛雪也開口了,“如今中原局勢尚不明朗,袁紹、公孫瓚、曹操、袁術之間必有一戰,最終鹿死誰手還不好說,我等也無從預判。”
“叔父和誕弟可以蟄伏於此,待得時機成熟,再一舉出仕。”
“憑借咱們布下的產業、田產,人才,伺機而動,諸葛氏必然興旺!”
言及此,諸葛玄與諸葛誕對視了一眼。
他作為一家之主,最適合留下了的自然是他這個族長。
最適合去外地發展,鞏固人脈的自然是這些後生晚輩們。
諸葛亮在一旁幫腔道:
“二者,南境的孫策用傳國玉璽從袁術那裡換回了父親的舊部,如今出征江南,手下武將雲集,又得了江南氏族的支持。”
“如今正缺少一位合能夠縱橫捭闔的論客,而這正是兄長之所長,以瑾兄之辯才,若能去投靠孫策,必得重用。”
我……
諸葛瑾欲言又止,剛想開口說些什麼,但還是呼口氣又咽了回去。
現在明顯是要多邊下注。
諸葛亮讓大哥去投靠孫策,說明比起袁術,他更看好孫氏。
至於剩下的人,諸葛亮都還沒有作出判斷。
因為現在局勢實在不明朗,很難說未來諸侯誰執天下牛耳。
不過即便如此,諸葛亮也有對自己和兄弟姐妹們的安排。
“均弟,還有兩位阿姊……我聽聞荊州襄陽城外,有一名士,號為水鏡先生。”
“其人博學廣識,乃天下奇才,近日正廣收門徒,雖然門檻極高。”
“但均弟自幼與我同習兵書,通曉戰法,必能通過水鏡先生的考驗。”
“兩位長姊也精通八卦地理,不妨與我和均弟同去拜入水鏡先生門下。”
兩位姐姐還未開口回應,諸葛亮又微微一笑,接著說道:
“我聽說水鏡先生交友甚廣,荊襄又多青年才俊,兩位長姊品貌兼備,若能尋得一個好人家。”
“也是一件大喜事啊!”
話音方落,諸葛雪與諸葛蘭臉色幾乎同時一紅,嬌聲叱道:
“你這小鬼,還編排起姐姐來了!”
雖然二女年僅十五,但這在古代確實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兩人又都是才女,骨子裡的驕傲是必然的,她們當然想找一個青年才俊作為良配。
見兩位姐姐不再說話,諸葛亮已知二女答應去荊州了。
於是,又上前挽住諸葛均的肩膀,說道:
“均弟,我聽聞水鏡先生有一好友,名喚黃承彥,其妻乃是襄陽名門蔡家的嫡長女。”
“其弟正是劉表的荊州水軍統帥蔡瑁,而其還有一女,名喚黃月英,與你年紀相仿……”
“若是有機會得到黃姑娘的青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日後成為黃承彥的賢婿也是一件美談呐……”
“日後你在荊州的仕途也必然一帆風順,屆時再有兩位長姊夫家的幫助,那我諸葛氏在荊州崛起將是必然。”
“絕對不遜色於我們如今在徐州的勢力。”
諸葛亮款款的一段話,把家裡的長輩、兄弟、姐姐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且都是有理有據,既考慮到了家族利益,又考慮到了兄弟姐妹們自身的利益。
“如此安排,許是最佳。”
諸葛玄沉吟片刻,終究還是同意了。
這時,一名仆人急匆匆地跑來。
神色焦急地喊道:
“不好了老爺!府外發現了大量曹兵,正朝咱們諸葛府方向過來!”
什麼!?
眾人皆是一驚,暗想自己家族似乎沒招惹曹操,他帶這麼多兵過來乾什麼?
“孔明,你快帶著你的這些兄弟姐妹先走,去荊州!”
諸葛玄果斷下令。
“可是叔父,我們走了你和誕弟怎麼辦?”
諸葛雪擔憂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