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雙災降世,我以閻王對閻王(1 / 2)

清河性格打小就強勢,曹操又常年出征在外疏於管教。

她完全不清楚對荀彧這種級彆的人物這樣說話是失禮的。

好在荀彧性格溫婉,並沒有跟她計較,隻是繼續跟李翊聊了一些前線戰事的問題。

“原來如此,這三權分立一策,的確能夠很好地治理徐州……”

荀彧聽完李翊的管理徐州之策,不吝讚賞。

“……哪裡哪裡,我大軍前線耗糧無數,若無荀令君在後方掌管後勤。”

“我幾十萬大軍隻怕要被生生的餓殺了。”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旁人隻關注前線將領們的揮斥方遒,卻絲毫不知道後方掌管後勤的重要性。

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因為後勤問題那退回川蜀。

劉邦建立大漢,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無懸念地被排在了第一位。

力壓張良、韓信。

可見後勤是多麼重要。

清河見兩人聊得興起,許是想插上話來,哼唧道:

“可不?荀先生這次為了籌備前線的糧食,可是費了好一番勁哩。”

哦?

聽到這話,李翊倒頗感意外。

雖然前線士兵很多,每日消耗的糧草也極大。

但他們並沒有出征多久,如今也已凱旋。

按理說憑借去年的豐收和外地置購過來的糧食,絕對夠用了。

怎麼會出現籌備糧食苦難的問題呢?

“去歲五穀豐登,怎的會籌備糧食困難?”

“令君可是遇上了什麼麻煩?”

李翊本以為荀彧掌管後勤,唯一的麻煩就是管理,貪汙,及時籌備等。

他萬沒想到還會遇上糧食不夠的問題。

“……唉,子玉有所不知啊。”

荀彧苦笑著搖了搖頭,“今年四月,天降大旱,我兗州已經整整四個月不見分毫甘露,滴雨未降啊……”

嘶……

李翊微微一驚,旋即點了點頭。

自古以來,天降大旱就是古人最頭疼的問題。

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那,我們是否可以像去年一樣到外地去購置糧食呢?”

反正兗州還要不少中山靖王後人的陵寢,實在不行就接著去刨劉備祖墳唄。

古話說得好,薅羊毛要逮著一隻羊薅。

“……唉,沒有了沒有了。”

荀彧揮了揮手,滿臉無奈。

“不止我兗州一地,其他各州同樣遭遇乾旱,我大漢十三揍俱無甘霖降下。”

“許是這些年,戰事頻繁,殺業太重,老天降下懲罰來了……”

古人重視天命,麵對手足無措的自然災害時,隻能歸咎於老天懲罰。

李翊微一沉吟,好像《資治通鑒》上確實記載了初平四年大漢遭遇乾旱這一事。

隻是沒想到為這麼嚴重。

“如今莊稼不生,糧食無收,百姓苦不堪言。”

若是曹公再不早點兒結束徐州戰事,那我軍此戰必敗無疑。”

所以荀彧才會這麼關心前線戰事,因為他們大後方是真的快頂不住了。

好在終於結束並打贏了。

清河也跟著歎了口氣,“照著今年這旱情,隻怕七月的糧食是收不上來了……”

“連我們家也不吃米麵,改吃肉咯。”

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嘛!

因為莊稼不生,顆粒無收,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牛羊等牲畜也不好養活,所以像曹家這樣的大戶也隻能把這些牲畜吃了。

“……唉,其實這還不算完。”

沒想到遭遇大旱之後,荀彧又緊接著補了一句更猛的話。

“大旱尚未結束,蝗蟲卻又滋生,連僅存的一點兒糧食都不剩了。”

清河像捧哏一樣在旁點頭如搗:

“是呀是呀,子玉你是不知道,你們出征這段時間,來了好多蝗蟲。”

“把兗州裡的莊稼全咬壞了,咱們陳留這一隅已經算是好的了。”

李翊心道難怪回來這一路上,民有菜色,也不見百姓下田乾活。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蝗災本就與旱災是並生的。

因為蝗蟲特彆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乾旱會使它們大量繁殖、生長。

所以旱災到來之時,往往也伴隨著蝗災。

兩相災害之下,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唉。”

李翊雖然是個利己主義者,但聽到這兩項災情之後,還是忍不住歎了口氣。

民之所求,不過是衣可以蔽體,食可以果腹。

僅是這一點兒需求,卻也難煞世人……

曆史上的曹操是怎麼渡過蝗災、旱災的?

讓百姓們餓著唄。

等餓死的人差不多了,糧食就夠吃了。

古人實在太難了……

“現在市麵上的糧食已經賣到了一斛四百萬錢……”

荀彧接著說道,“但我估計等到了七月,價格還會上漲,隻怕七百萬都不止……”

七百萬!

饒是李翊這樣巨鱷,聽了都不禁張大嘴巴。

他們家族雖然世世代代都是奸商,但家族裡有一條祖訓,也是底線——

那就是絕不發國難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