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這就叫未雨綢繆(2 / 2)

“莫非子玉觀天時,發現了什麼不祥之兆?”

好在李翊真的學過陰陽之法,畢竟他們商人也講究一個好彩頭。

不然還真回答不上曹操的問題。

“不敢欺瞞曹公,近日旱災嚴重。”

“大道陰陽,無極太一,天地陰陽,相克相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夜觀天象,此乃人禍觸怒上天,將使四月滴雨不下。”

“莊稼不收,飛蝗遍野。”

“有鑒於此,在下才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等曹公回來再行稟報。”

最後一句,人禍觸怒上天肯定是李翊有意誇大的說法。

他這也是入鄉隨俗。

三國人有很強的宿命論思維,年年打仗,死了太多人。

這時候發生了什麼災情,人們通常會覺得是上天故意降下懲罰。

李翊接著說道:

“中原如此大旱,屆時不管我們從徐州攫取到多少財富,在市場上都買不到糧食。”

“所以圍湖造田的工程勢在必行,也請曹公雷厲風行,莫要遲疑!”

曹操陷入沉思。

他已經算是君主裡麵不那麼迷信的一類人了。

但他畢竟是個古人。

子不語怪力亂神。

這種東西就算不信,也最好保持一個敬畏的態度。

“你的心意,曹某明白了。”

過了許久,曹操才緩緩開口。

“不過圍湖造田的工程實在浩大,牽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這種事即便是我也不得不慎重。”

不說彆的,光是占用田產這一點,就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有些地方還涉及到人家祖產,給錢都不一定同意。

光是想想,曹操都覺得頭大。

“不妨事,隻要曹公有這個心思便好,圍湖造田並非一日之功。”

“咱們可以慢慢來。”

比起曹操的悲觀,李翊則相當樂觀。

他對圍湖造田有信心,更不怕這其中遇到的阻力。

他喜歡挑戰,大丈夫就是要迎難而上。

尤其是牽扯到利益的事,他太懂怎麼拿捏這些人了。

李翊利益,他的名字就是為這個而生的。

“也罷,先不聊這個了。”

曹操揉了揉太陽穴,接著說道:

“今晚叫你來,還有另外一樁事。”

不等他說完,李翊便接話道:

“可是為了濮陽呂布?”

曹操微微一怔,旋即點了點頭。

“正為此事!”

“如你方才所說,中原大旱,我軍又剛剛征討完徐州,缺糧缺草。”

“而呂布在濮陽缺糧草豐沛,以逸待勞。”

“所以我意攻濮陽一事不急於這一時,可以等七月之後再去攻打,屆時我們勝算會大許多。”

“在你之前,我跟文若、妙才他們也都商議過了。”

“他們都表示同意,現在就看你的看法了。”

啊?

我又是最後一票?

想到上次討論是否出征徐州時,自己也是最後一票。

不同的是,當時戰與不戰的兩派勢均力敵,自己那一票剛好可以壓軸。

這一次,曹營眾臣全都清一色的選擇了推遲。

“曹公可還記得當初我們放棄攻打下邳、廣陵的原因麼?”李翊問。

曹操一凜,放棄攻打下邳的原因有很多。

但李翊這話題的指向,明顯是指為了回來解決呂布所以放棄下邳。

“自然是記得。”

曹操的語氣變得更凝重了一些。

“但此一時彼一時,當時還未遇上旱情,現在趕上旱災、蝗災,莊稼不生。”

“此時攻打呂布,隻恐激起兵變,铩羽而歸啊……”

李翊卻道:

“正因為如此,咱們才更應該抓緊時間解決掉呂布。”

“等拖延到七八月份,災情若是不減,非但不能反攻呂布,還有可能被他趁勢偷襲彆的郡縣。”

“望明公深思……”

比起眾人一致的避戰態度,李翊則堅持要貫徹攻打濮陽的策略。

曹操凝眉沉思。

“子玉,你這是篤定災情會持續到七八月份麼?”

如果史書沒寫錯的話,確實是會持續到七八月份。

雖然說儘信書不如無書。

但災情這種東西,那是寧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無啊!

這玩意兒咱可沒有賭的資本!

“八九不離十。”

李翊還是選擇了穩一手,沒有把話說死。

“何況照目前這災情來看,無論如何也小不了。”

這一刻,曹操算是懂了。

你私下裡鼓動百姓捉蝗蟲、推種旱稻、屯糧,都是在做最嚴重的打算吧。

我們通常把這種行為叫做未雨綢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