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田裡有瓜,海裡有魚(1 / 2)

廢土開發日記 鹿人戛 6420 字 1個月前

第二天。

迎著朝陽,周異騎上自行車一路奔赴農田。

廢土時代的瓜要略小一點,但光滑的表麵上依舊長著綠色斑紋,遍布於田間,看著就有一種豐收的喜慶。

田邊,農業顧問鄭陶和農機兄弟正檢查著地裡的瓜。他眉頭緊鎖,似乎遇到了不順的地方。

周異停下車:“老鄭,怎麼了”

“董事長。”

鄭陶看到他後不由笑了:“昨天我就看到您回來了,不過看您在忙,就沒去打擾……”

“地裡的晚熟瓜都到了可以采摘的時候。今年甜紅瓜的品質很好,可口解乏,就是遇到了一個比較特彆的問題。”

他找到旁邊的一個瓜,從兜裡摸出一把小刀,將其熟練地一分為二,於是亮紅色的瓜瓤就展露出來。

裡麵瓜籽寥寥無幾,瓜肉光滑飽滿,堪稱夢中情瓜!

就是皮略厚。

周異接過鄭陶遞來的瓜,啃了一口,甘甜清脆。

時隔多年再次吃到瓜,讓他不由閉上眼好好品味。

周異一邊吃瓜一邊問:“什麼特彆的問題”

“品質過於好了。”

鄭陶露出有些尷尬的神色:“我們都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培育出這種品級的甜紅瓜。”

“種子隻是普通的良種,土壤雖然適宜,但也絕沒有達到優質。正常情況下,甜紅瓜本身甜度不會這麼高,口感也會軟一點。但這裡第一年種出來的瓜果,就已經抵得上市麵上最好的那幾類品種了。”

周異不懂:“這樣不好嗎”

“董事長,如果不能弄清楚其中原因,我們培育的瓜品質可能就會出現很大波動。因為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在第一代就培養出這種品級的瓜果的。”

鄭陶一臉嚴肅地說:“對於公司出口的形象,這很重要。如果公司在這個夏天出口的都是這種品級的瓜,下一個夏天卻是澀口瓜,那麼肯定會被認為是故意選擇了次品。”

鐵馬也用揚聲器發聲:“我們已經仔細檢查了這片土地,從土壤到水源,再到裡麵的昆蟲,尼莫帶著沙鼠們也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最終我們將乾擾因素縮小,發現也許和兩個東西有關。”

“第一個是火山灰,這裡沉積多年的火山灰作為天然肥料,其中的碎片能夠很好地鎖住水分,也含有較為豐富的礦質元素。”

“第二個是爪彘糞便,我們投入了一部分爪彘糞便。這個成分非常複雜,可能和爪彘內部的腸道結構生態有關,也可能和寄生蟲有關,甚至是和它們狩獵的北方森林羊有關……”

“或許得找來農機專家、地質專家與野外生物專家,才能得出其中具體原因。”

周異聽得心裡古怪。

他忍不住說:“具體原理我不懂,但這個問題並不難處理。”

“根據不同瓜的品質,我們製作不同的品牌和價位不就行了嗎比如說這一季優質,就叫它火山瓜,代表火山培育出的優質甜紅瓜。下一季如果品質略差,就叫它沙地瓜,便宜點賣就行。歸根結底,我們不是隻做甜紅瓜一個品種的,結什麼樣的瓜,我們就怎麼賣。”

鄭陶呆了一下,然後一拍腦門:“唉,真是年紀大了。我居然鑽了死胡同。對啊,重要的是價位,隻要價格合適,不論什麼品質的瓜都能賣掉。”

鐵馬依舊堅持技術路線:“但本地甜紅瓜的品質真的很好,要力爭能複現這一品種。”

周異和他們又聊了聊,這才搞懂。

關鍵是期望不同。

鄭陶和農機兄弟,因為看到了高品質瓜的誕生,很想發展高端水果。這樣一來就得確保品質夠高夠穩定,對於公司農業領域的要求也會更高。

自己的想法卻隻是先種個能吃的普通瓜,讓公司員工們有的吃,沙港地區的新人類能吃上便宜瓜。

所以才有了這一番視角錯位。

轉換思路後,鄭陶頓時變得鬆弛了下來:“董事長,現在已經進入夏天,我們的500畝瓜地已經都可以收獲了。除去正常損耗,我們能摘取的甜紅瓜是7.5萬個。”

周異說:“那就摘瓜,先作為福利給每一個員工發一個。不過分批次發放,免得浪費。”

“是。”

“剩下的瓜,還是按照之前計劃,送到沙港進行售賣。不過也保留一部分我們自用。”

“是。”

鐵馬又說:“董事長,這幾個月我們試著栽種了一些豆類,發現莢豆在這裡長勢是最好的。”

它一路行駛到旁邊的一片試驗田,展示豆類成果。

莢豆其實就是毛豆,也就是大豆。它們在根莖上成串生長著,不過豆子本身還不夠飽滿。

“莢豆生長時間很長,通常需要3到4個月。如果現在播種,在秋季就能收獲。它們的作用很廣泛,具有固氮作用,是很好的自然氮肥,還能產出口感不錯的豆類果實。最重要的是,它們和禾本植物能進行輪作。”

“有了莢豆改良土壤,小麥就有了播種基礎。”

小麥!

麵條,餅,包子,油條!

周異趕緊問:“我們這裡能種小麥嗎”

“能。”

鐵馬斬釘截鐵地說:“小麥對環境有不低的要求,本地有大麵積的沙土,結構不良的土壤會造成減產嚴重,並且可能導致病變,但大量的肥力能夠彌補這一點。火山灰和糞便能夠提供足夠的有機質肥力,莢豆提供氮肥。”

“經過沙鼠們的努力改良,地下水道已經打通,綠洲帶的土壤在逐步恢複。那邊的各項數值,我都已經檢測過,不論酸堿度、土層、磷鉀等達到了可種植小麥的基準線。”

“我記得您很早就說過,想要小麥。但當時條件不成熟,所以我拒絕了。”

“現在所有條件都已經達成,我們可以種小麥了。”

周異一時有些五味陳雜。

誰能想到,種一片麥田會比乾掉一個領海主還難。

周異深吸一口氣:“那就種起來。”

“是。”

鐵馬又講道:“不過沙港地區沒有麥種,我想和銅牛去一趟農業專精的機電城市「農務市」,它們有培養匹配各種環境的改良種。”

“如果要在這裡第一次種下小麥,種子質量本身最好高一點。就是那邊的種子,要比普通的貴一到兩倍。”

周異說:“這不是問題。去那邊安全嗎”

“很安全,農務市在東北方向,距離翡翠城大約是1300千米。我們能快速通過海底,避免長期陷入死海輻射,就能安全抵達那邊。”鐵馬道。

周異撥給它一筆200光種的小麥專項經費。

農機兄弟頓時啟動引擎,朝北方駛去。

……

目送農機遠去,鄭陶又說:“董事長,養殖平台那邊也有了一點小小成果,不知道您現在有沒有時間”

“走。”

周異為了節約時間,再次召喚獵海過來,直接飛到了湛江灣一號。

如今這一水上平台變得井然有序。前側六個養殖區邊拴著一條條繩子,裡麵飼養貝類,後側六個養殖區是漁區,能看到骨魚在裡麵遊來遊去。

與上次不同在於,沒有看到人類養殖工,全都是黑手菇在忙碌。

周異不由好奇:“人類這麼不行嗎”

鄭陶苦笑:“之前在這的都是貝殼市的養貝人,他們技術是有的,但溝通上問題很大,他們各有各的想法和操作,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在貝殼市的時候,技術流程本身沒有經過統一,養殖工都是憑借經驗和口述在勞作。”

周異立即連接百裡公。

對這一點,百裡公也有話說:“我調整改革了很多次,但人類總是最初執行得還不錯,很快就又會重蹈覆轍,爭論不停,工序偷懶。所以我更相信養殖平台,不信人,所以最好他們都沒有技術最好,這樣隨時可以更換。”

它是故意不做統一標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