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說,我就說,這樣可行的!隻要光種經費足夠!底層光納種最會改變,因為它們無法影響環境,所以需要改造自己適應環境。”
“隻要有光種,它們就會發生質變!”
“骨頭不會說謊!”
章魚哥興奮地八爪狂舞。
周異關注著手中遙控器屏幕。
紅隼已經追上了高空飛行的健將。
“它還在加速,目前已經突破了75千米/小時。”
“它在高空盤旋。”
“它回落了。”
飛行近半小時後,健將斜著降落到骨頭實驗室的空地上。
落地時三棱塔結構卻變成了球狀,撞擊地麵後卸力滾動散開,又很快恢複成了三棱塔的穩定結構。
周異看向比奇:“它這是模仿的獵脊者”
三棱塔形態與三棱鏡極度相似,降落時的球形更是和獵海的防禦姿態一模一樣。
“毫無疑問。”
章魚哥熱情地用觸手摸了摸骨魚三棱塔:“也可以說,它們本來就能夠變化成這種形態。獵脊者雖然是b級高等生物,但也是骨魚的一個高等進化路線。”
“在死海中,它們模糊意識到,潛艇係機電生命形態足夠強大,所以模仿出它們的樣子。在空中,它們又變成獵脊者的形態,以此威懾敵人,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生命保護機製。”
“生存領域上,骨魚是敏銳的。”
周異不解:“那為什麼它們幾乎難以交流”
比奇光溜溜的大腦門上,雙眼又恢複了嚴肅:“交流能力是一種很特殊的生理機製。不是所有生命都會交流,也不是所有生命都有進化這個方向。”
“骨魚數量雖然多,但它們其實不是社會性動物。即使有大量骨魚聚集在一起,它們也僅僅是眾多集合在一起的單個個體。”
章魚哥比劃著觸手:“它們沒有利他性、協作性、依賴性,也不存在明確的階級。有時候為了躲避獵食者,它們會群體躲避和遷徙,看起來很有秩序,但其實是一種對大型年長骨魚的模仿行為。”
“骨魚是天然的活化石。它們由眾多不同生命的骨頭組成,生理結構決定了基礎的意識形態,攝食就是它們唯一的進化之路。吸收死光能量作為改造強化自身的基石,收集更多骨頭,以提升自己物質上的可變化性。”
“這一實驗說明,如果給予骨魚充裕的光種,它們的確能快速完成自我改造,將全身來源不同的骨頭結構徹底統一。”
“從現在開始,骨魚才真正脫離了混亂的本能攝食階段,進入了生理穩定期,開始用骨頭穩定積累記憶和經驗。就和骨人一樣。”
骨魚需要大量積累和運氣,才能步入骨人與生俱來的智慧階段。
兩者方向不同。
骨魚更近乎於獸形態的骨人,生理結構和意識混亂,生存能力比骨人更強。
“從骨密度來看,健將已經達到了d級生物的程度。”
比奇用鐳射燈檢查著白骨三棱塔。
“至於智力方麵的提升,就需要它們自發持續積累,以量變達到質變了,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周異忽然想到。
這和武士蟹的進化路線很像。
武器大師們是專精於大腦領域的成長路線,不過它們要更進一步卻並不容易,或者說生命形態越是往上越是緩慢和困難。
已經不能依靠光種數量搞大力出奇跡了。
“它的飛行持續時間有限。”比奇又說:“我再測試一下。”
章魚哥取出了一塊骨頭,拍了拍骨魚,又指向空中,然後做出了一個骨頭往空中飛的行動,然後再比劃了一圈。
於是三棱塔形態的骨魚緩緩轉動,再次騰飛。
這次紅隼早有準備,緊跟在後拍攝。
遙控器畫麵上,骨魚的飛行顯得些僵硬,隻會直來直去,轉彎和盤旋的控製力較差,繞了一個很大的圈才輾轉返回。
健將持續加速,畫麵也變得模糊和拉遠,空中收音帶來的氣流聲也格外嘈雜。
紅隼說:“為安全考慮,我隻能遠距離觀測。”
“另外,我的電子眼是新設備,但遙控器已經是很老的型號,所以清晰度較低。”
周異問:“能不能換一個新的大屏遙控器”
“可以。”
紅隼說:“更換一個大屏幕手動終端設備,大約需要600到1500光種。”
周異立即表示:“買最好的高配,回頭你就去買。”
這種長期使用的生產力工具,不能省成本。
“周,還有專門針對機體定製版的手動終端設備,可以切換分機操作模式。它有緊急避險功能,還有匹配各城市頁麵的高清投屏功能,附帶保修一年,大約要3000光種,這應該是市麵上最好的。這個可以嗎”
“……”
周異咬牙說:“買,就買定製版的!”
紅隼倒是一如既往,申請經費時都是追求拉滿頂配。
接下來,無人機對骨魚健將進行一係列的數據評估。
“飛行模式下,極限速度為142千米/小時。”
“續航時間是2小時11分鐘。”
“飛行高度為2000-4000米。”
“轉向靈敏度不足,更擅長直線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