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農夫與小農夫(1 / 2)

太祖實錄 鄒虞恒 4748 字 6個月前

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李家村的農民們已經早早地起床了。

他們知道,隻有趁著清晨時分那一絲涼爽,才能更好地完成一天的農活。

否則,一旦太陽高懸於頭頂之上,酷熱難耐將使得一切勞作都變得異常艱難。

李雍默默地跟在父親的身後,朝著自家的田地走去。

他的母親在生下他後不久便離世了,從此以後,家裡隻剩下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由於家境貧寒,父親無力再迎娶她人進門,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這對父子肩上。

貧困似乎總是與那些樸實無華、辛勤耕耘的平民百姓如影隨形,而與之相伴相生的,則是無儘的苦難和艱辛。

李雍無法接受正規教育,因為他家根本負擔不起學費。

然而,命運卻在某一刻眷顧了他,村裡有位私塾先生曾受恩於其父,幫忙修理過房屋門窗。

這位老先生心懷感激,於是主動為李雍取名,這才讓他避免了被起一些諸如"阿貓阿狗"之類難聽名字的尷尬。

時光荏苒,如今已是大宋鼎明六年,李雍也已年滿十四歲。

就在今年,他聽聞北方的胡人侵犯邊境,導致朝廷不得不加重賦稅以應對戰事。

對於這個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麵對現實的困境,李雍和父親隻能選擇默默承受,繼續堅韌地生活下去。

日子一天比一天艱難。

父親憂心忡忡地對他說道“照這樣發展下去,咱家恐怕連一粒多餘的糧食都不剩了。”

然而,無論人們怎樣拚命努力,苦難從不曾離去。

它既不會因同情憐憫之心而饒恕誰,亦不會因誰弱小貧窮便手下留情。

苦難宛如上蒼拋下的一場甘霖,均勻地灑落在每個窮苦百姓的肩頭,讓人不禁感歎其公正性。

在這個殘酷的世間,他們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活著,而是在苦苦掙紮求存罷了。

兩人默默無語地來到自家那塊狹小且貧瘠的土地。

畢竟,肥沃富饒之田皆歸屬於那些地主所有。

李雍與父親隨即埋頭苦乾起來,父子間早已培養出一種無需言語溝通的默契。

同時,他倆心裡也清楚,勞作時少些言談能有效減緩身體疲憊和精神壓力。

如果一個王朝滅亡有前兆,那李雍就深刻的感覺到這個王朝已經步入老年了。

李雍也想去私塾,也想吃肉,也想睡好床。他邊乾活邊想著。

時間在流逝,太陽爬了上來,在天上大發神威。

父子倆開始揮灑汗水在這片田地上。這片屬於他們家的田地上。

日上頭頂了。“老大,該回去了。”父親默默的吐出了這幾個字。

“嗯。”

李雍疲勞的應了一句。

李雍知道,他們回家後,不會有做好的飯。

因為他們家就兩個人。

他們回家要自己去做飯。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