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夫人更是憋屈,不能打罵,她也不願意讓她在她眼前晃悠,便打發她去了下人的屋子裡,和五六個低等丫鬟擠在一起。
後來,春越校舉辦升遷宴的時候,在丫鬟房裡的季娓也獨自一人生下了她。
在季春和五歲前,她都是聽著這些丫鬟小廝們辱罵嘲諷她母親的聲音中長大的。
那時候京都誰人不知,春府來了個不知廉恥妄圖攀龍附鳳的下等人,不僅狐媚勾引,還妄圖偽裝流產嫁禍主母,實在是品行惡劣,不足為提。好在春大人明辨是非,尊重發妻,不受狐狸精蠱惑挑撥,充分信任春夫人,把她扔在了遠離自己的角落自生自滅。
他這樣的做法也讓京都的婦人都感到了暢快,好似自己家的狐狸精也被丈夫識破,離開狐狸精妾室,回到自己身邊一樣。
季娓的到來不僅使得京都婦人們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夢想摔下泥潭,還讓她們感受到了被底層人冒犯的憤怒。
那個時候,幾乎是所有人都能來罵一罵她們母子倆,春越校也從未再來看過她們。
季春和的名字是季娓自己給她取的,自她生產後,春越校一次也沒來看過她,更彆提給她取名字了。
季娓讀過幾本書,認得字,她怕春家人不認她,便自己偷偷給她取名春和,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夠被春家接納。
後來,季春和長大以後便給自己改了名字,隨了母姓,叫季春
和。
這樣被人虐待嘲諷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季春和五歲,那時候的她像個小刺蝟,見誰刺誰,誰也彆想從她那占到便宜,即便是遇到春夫人的親生女兒春魏欣的欺辱,她也毫不退讓,即便過後會被春夫人身邊的嬤嬤打得皮開肉綻。小小的她用自己小小的身軀,保護著自己和病弱的娘親。
後來,大概是嫌棄她們娘倆人憎狗厭,春夫人便命人打發人把她們送回了陽城老宅。
在這裡,即便老宅的人同樣不待見她們,但她們過得也比在京都春府要好上太多,起碼不會是所有的人,不管是主人還是下人不分緣由地責罵她們,不給她們飯吃了。
在老宅的日子裡,她們過得很開心。母親會教她讀書,講書裡的故事給她聽,還會和她一起種菜,她們守著自己小小的菜園子,期待著每一顆菜長大的那一天。
這樣的日子,是季春和為數不多的快樂時光,她能和母親在一起,能夠通過書裡的文字去認識她沒見過沒走過的人間,生活暢意無比。
那時候的貧困,沒能壓彎她的脊背,她和無數個不知世事天真爛漫的小孩子一樣,真誠地愛著這個不怎麼善待她的世界。
可是後來,母親走了,再後來,琴川發生了戰爭,陽城被敵軍圍困了一個月,彈儘糧絕的陽城淪為了人吃人的煉獄。
春家舉家搬走,回到了京都,獨留她了一人在這煉獄般的陽城艱難求生。
她不甘心寂寂無名地死在陽城,他們不帶她走,她就自己去!她從陽城一路奔波,走累了就找個草叢隱蔽自己眯一會,餓了就抓點野草吃,咀嚼著那苦澀的味道以維持生命,她不敢停下,因為她怕自己一旦停下就會成為彆人的食物,她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在這從陽城到京都五百裡的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
可這條路實在太長了,仿佛是無儘頭的深淵,吞噬著她的意誌。她磨破了腳,瞎掉了眼,也沒能走出這偌大的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