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章 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1 / 2)

張驥自己倒是心裡門清,估計還是他說的那個改土歸流,引起了劉健等人的重視。

可能有些地方想的差了或者不那麼透徹,就想請他過去聊聊,是很私人的層麵。

但是不妨礙張驥借題發揮,扯大旗,他向來是認真的,當即起身朝張懋等人一拱手。

“三位大學士相請,小子不敢怠慢,還望英國公和黔國公能諒解,老大,老三,你們幫我把諸位陪好了,我暫且去見見三位大學士。”

張驥裝了個×,不帶走一片雲彩。

留下的則是張懋等人的麵麵相覷,同時也意識到,張驥這是抖了起來。

跟三個內閣大學士都能搭上話,份量已然不同以往。

徐光祚和郭寧答應,馬璁則緊跟著張驥離開。

這次宴會的氛圍,隱隱有些針對他爹馬文升,他還是彆留下自討沒趣了。

聯袂而行時,馬璁也給張驥出謀劃策。

“伯爺,還是得先去見劉健大人,劉大人畢竟是內閣首輔,官位和資曆最高,切不可怠慢了。”

然後則是李東陽和謝遷。

馬璁在吏部待選也沒乾呆著,對朝堂之上諸公的履曆門清,之所以把李東陽排在謝遷前麵,就因為謝遷入閣的時間比李東陽稍晚而已。

張驥連連頷首,“我猜劉健三位大人找我,肯定是想聊改土歸流的事情,世兄受受累,咱們路上幫我擬一個回話的章程。”

馬璁欣然領命,之前在廣樂樓的時候,已經聽張驥講了不少,心中大概有數。

再填補一些邊邊角角,以他的文采,寫一篇奏折都夠用了。

同時張驥也沒慢待了劉傑。

劉傑雖然是劉健的續弦所生,並非嫡子,但是劉健的兩個嫡子全都早卒,就剩下這麼一個兒子。

而且和馬文升教子不同,早早的就給劉傑求來一個中書舍人的官職。

劉傑也不遮掩,路上就說了。

劉健請張驥過府一敘,談的就是改土歸流,有一些細節想向張驥谘詢一二,和宴會廳內的勳貴外戚們一樣,劉傑對張驥也非常好奇。

他爹那麼有能耐的人物,天下百官之首,內閣首輔,居然很客氣的讓他親自來請建昌伯這個外戚,簡直聞所未聞啊!

張驥三言兩句的和劉傑交談,讓劉傑大感詫異。

風傳建昌伯不學無術,但和其短時間一談,怎麼襯托的他好像沒讀書似的,有點跟不上張驥的思路呢!

因為已經在宮裡見過一麵,劉健和張驥沒再弄那些虛頭巴腦的,相見後開門見山的就改土歸流開始暢談。

張驥來時已經跟馬璁做好了功課,再加上他上輩子的一些見識,很是查漏補缺提供了幾條建議,讓劉健大為讚賞。

不管張驥風評如何,為人如何,起碼在劉健心裡,多少認可了張驥有點能耐的印象。

接下來就是去見李東陽,這位禮部右侍郎,長的方麵大耳,聲音非常宏亮。

但是給張驥的印象是此人有點裝,給他一種心眼不大的感覺。

而李東陽骨子裡也沒瞧得起張驥,隻是問了幾個疑惑和想不通之處,就端茶送客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