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京城三傑除了徐光祚,都已經正式步入官場,雖然都是武職,但跟這些重要京官打交道的日子肯定有,能不聽聽嗎!
有些話,馬璁身為兒子的不好說,葉紳卻是門清。
見張驥等人有翹首企盼的意思,當即說道:“還是入閣問題惹出來的,李東陽入閣之後,先是阻擋了馬大人入閣,今年又在馬大人從兵部尚書轉任吏部尚書的問題上,投了反對票,梁子也就越結越深了。”
馬文升雖然不是閣臣,但身為兵部尚書,能量自然不小,狠狠的壓製了李東陽幾次,還耽誤了李東陽手底下幾個小弟的升遷。
反過來李東陽也沒給馬文升好臉色,馬文升的兵部尚書乾的不舒心,多半都跟李東陽有關。
張驥自詡是職場精英,但是馬文升和李東陽的鬥爭,可比普通的職場之爭段位高多了。
兩者幾乎可以定義為政敵,見葉紳分析的頭頭是道,追問道:“葉大人,李東陽這樣,豈不是因公廢私,劉健作為首輔,不管嗎?總該和和稀泥吧!”
葉紳苦笑,“侯爺怕是不知道,馬文升大人,也不是一個人啊!馬大人和王恕,劉大夏,號稱弘治三君子,內裡也有些矛盾,而李東陽也有一批追隨者,這裡麵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劉健大人威望卓著卻也不好隨便插手的。”
徐光祚當啷一句,“弘治三君子,比我們京城三傑的名頭聽起來響亮啊!不行,老二,咱們改改名,我怎麼覺得京城三傑不如弘治三君子呢!”
張驥翻了翻白眼,“老大,不如叫大明三傑好了,絕對頭一炮,響亮無敵。”
葉紳作為給事中,對朝堂之中的鬥爭,比馬璁更清楚。
見張驥對此感興趣,而張驥實際上已經是他女婿,也不在乎徐光祚插科,繼續說道:“我彈劾徐瓊,除了徐瓊不作為之外,今年的會試,怕是會因為馬大人和李大人出現爭執,隻是我也沒想到,會是李東陽出任禮部尚書,看來我彈劾徐瓊過早了。”
隨著葉紳娓娓道來,把馬文升和劉大夏的矛盾,劉大夏又拉上李東陽共同反對馬文升。
馬文升回頭就壓製了劉大夏和李東陽的兩個跟班這等官場的秘辛講的明白。
葉紳最後點題。
“今年,有個監生江瑢彈劾李東陽和劉健杜絕言路,嫉賢妒能,這背後就是馬大人的手筆,馬璁大人在此,我也不諱言,江瑢,乃是馬文升大人的學生。”
這等事情,馬璁都不知道,聽的一愣一愣的。
張驥一看,得了,馬文升這是真的沒把兒子當盤菜,這等事情都不透露給兒子馬璁,反而讓一個監生出頭。
張驥聽的挺來勁,怪不得老人家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這裡麵的樂子,其實還是挺多的。
葉紳說了這些八卦,最後也不無規勸張驥的意思,說道:“侯爺身兼武職,應該能避免過多的牽扯和麻煩,因為在大明官場,尤其是文官之中,想要乾事,把事情乾好,太難了,稍不小心就會招來明槍暗箭,甚至都不知道阻擊自己的是誰!”
葉紳這是有感而發,他已經聽到風聲,過幾天就會轉任擢升尚寶司少卿。
地位和官職提升了不少,但是也被人從科道言官的位置給一腳踢開。
而他真的不知道礙了哪位大佬的眼,說起來憋氣窩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