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5章 發癔症了吧(2 / 2)

二來,張驥身邊的武力不是擺設,七八百人看著不多,卻是衛所精銳,忠心有保證。

更彆說,穀大用還從京城拿來了一百多罐顆粒火藥,這威力就很有保障了,也是張驥的底氣所在。

因此有心人都在等著看張驥的笑話,等著這個外來的皇親國戚,灰溜溜的滾回京城。

張驥是真的來乾事的,把標準製定好,開始馬不停蹄的圈地,凡是適合的地點都被他標記出來。

現在製約進度的是人手,張驥專門找張劇詢問過,能不能代管一下曬場,不白忙活,他給錢,這不比喝兵血來錢快啊!

張劇當然願意配合,給錢是一方麵,抱緊建昌侯的大腿,才是正經的,否則麵對自家女婿的前嶽父,他真的招架不來。

駙馬馬誠,那家夥就是個滾刀肉,太難纏了。

張劇能調動的兵馬在四千多人,分散開代管曬場,毫無壓力。

張驥發揮自己的特長,就是錢大,舍得花錢,連張劇麾下的軍兵,他都先給銀子,倒是贏得了軍兵一致的讚許和信服。

這樣的上官誰不愛,有事真給銀子啊!

張驥還通過關係,讓張劇的調兵遣將拿到了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公文,更名正言順了。

在張驥跑馬圈地一個月後,青口鎮附近的曬場出鹽了,質量極佳的雪花鹽,堆成了小山一樣。

江才接到通知,讓他來運鹽,當他看到小山一樣的鹽堆,愕然道:“這是這個曬場產出的鹽嗎?”

得到肯定的答複,江才淩亂不已,他見過曬場製鹽,可眼前的一幕顛覆了他的認知,覺得這絕不可能是他知道的曬法,建昌侯一定還使用了彆的竅門。

哪有什麼竅門,就是人民的經驗而已,張驥撿了個現成的罷了。

鹽出了,再談就是價格的問題,按照現在的行情,一引鹽三百斤,灶戶能換一石糧食,也就是四五錢銀子。

等出了灶戶的手,到零售,一斤就是三百錢,價格差距巨大。

江才沒膽子占建昌侯的便宜,壯著膽子報價給了市場價。

張驥的答複再次把江才嚇著了,居然是不要錢,但是運輸分銷的費用江才自理,並且畫了一道零售價格的紅線,一斤二十文。

江才疑似身在夢中,繼而壓力山大,他如果敢賣這個價格到百姓手裡,不用第二天,當天就得被同行砍死,扔到壕溝裡。

因為這個價格,一下就擊穿了成本線,煮海為鹽的成本都不止這個數,絕對招人恨啊!

江才突然有了一種上了賊船的感覺,而且是下不來那種,他敢說,現在轉身就走,建昌侯也會第一時間砍死他。

可是他這個小身板,真的扛不住啊!

張驥沒理會江才,他忙著呢!但也在知道之後給江才說了句話。

想賺取多大的利潤,就要冒多大的風險,而風險可以轉嫁,多找人合夥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