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覺得按照百姓人頭收鹽稅,漏洞太大了,不如把稅直接加在食鹽這個產品上,不管你是不是人,隻要你吃鹽,那你買鹽的時候就得交稅。
俗話說得好,無利不起早,張驥意識到了這裡麵巨大的利益後,腦海裡冒出了類似海關的關稅想法,他把鹽課壟斷了,對大明包稅,現在大明一年鹽課銀子不到二百萬,行,我直接給三百萬兩,四百萬兩,把這方麵合法化,然後換他來收稅。
最不樂觀的估計,刨除給大明國庫的,張驥一年最少也能獲得幾百萬兩銀子。
哪來的?是從地方,鹽商手裡釋放出來的,讓鹽課稅銀回到合理的區間,又不給老百姓增加負擔,那隻能犧牲這些既得利益者了。
這可是涉及到一年幾百萬的生意,張驥越想越激動,那些貪官汙吏和鹽商拿到這些銀子,後麵無非是買房子置地,再養養揚州瘦馬。
而他如果有這個持續穩定的資本來源,起碼開海,遠洋貿易就有資金了。
張驥打定主意,誰敢跟他搶這個生意,那不好意思,驥,拉登,張可就要上線了,豬油炸藥了解一下,謝謝!
馬璁聽完張驥算的這筆賬,整個人險些石化,張驥居然要包稅,如果一年給朝廷三百萬兩鹽課銀子,那沒人能挑出毛病來,誰不服,誰反對,也按照這個條件來頂替張驥就是。
而朝廷如果每年多一百萬兩的稅銀,可就解決很多問題了,在此事上最會支持張驥的,無疑是弘治天子。
但持重的馬璁,還是語重心長的說道:“二郎,自古以來最難把控的是人心,尤其是貪婪之心,走出這一步,前麵注定危險坎坷,滿是明槍暗箭,一定要小心。”
張驥笑著點頭,“那是肯定的,但隻要讓所謂的鹽商退出曆史舞台即可,就是打價格戰,我也能把他們揍趴下。”
寫奏折,張驥的水平不行,就讓馬璁代筆寫了一道,同時把他的一些想法,寫成家信的格式送到朱佑樘手裡。
說一千道一萬,皇帝姐夫的支持與否,才是張驥能否組建大明鹽業集團公司的前提。
而此時的江才,自行領悟出了一個道理,有時候,免費才是最貴的。
張驥說食鹽不要錢,又卡死了零售價格,江才拿到鹽,愣是沒敢賣。
他怕死,思來想去,不得不承認建昌侯說的對,多找人合夥才是降低自身風險的最好辦法。
因此江才第一個找上了吳芥,希望能把吳芥拉上賊船。
吳芥起初不信,世上還有這種好事,直到他看到了江才手裡的鹽,以江才的財力,可囤積不起這麼多鹽,沒看到還在持續的往堆場裡運嗎!
相比於江才,吳芥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立即嗅到了巨大的商機,同時對張驥說的零售價格紅線不以為然。
建昌侯再厲害,還能管他賣多少錢一斤啊!
所以當江才拉他入夥,吳芥立馬答應,而且自以為雞賊的給了每斤二十文的價錢,就當建昌侯零售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