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9章 在大明乾直銷(1 / 2)

話說到這個程度,已經是不投機了,張驥壓根就沒有想跟鹽商合作,鹽商也看到了張驥的決心。

張驥目光轉到柳繼善身上,“我來這裡的目的,柳員外知道吧?廖大人也知道一二吧!”

讓張驥沒想到的是,柳繼善拱手道:“知道,灶戶鬨事,是我府上的管家煽動的,我有馭下不嚴之過,已經讓他去了提刑司自首了,至於造成的損失,我加倍賠償。”

張驥點點頭,這幫家夥,真挺會玩的,自己先去自首,那還不是肉爛在他們自己鍋裡嗎!

張驥沒有跟柳繼善打嘴仗,廖豐這個布政使畢竟不是擺設,當場的麵子還是得給,當即提出了告辭。

飯沒吃一口,酒沒喝一滴,廖豐送走張驥回來,臉色拉了下來,“二位,人我們都見到了,和傳聞中一樣,油鹽不進,心還挺大,是個難纏的主。”

白無憂歎了口氣,“不止,他是認真的,一旦朝廷答應一年三百萬兩的鹽課,讓其掌控大明鹽業,我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在場的都是圈內人,知道鹽商的利潤所在,和宋朝時期相比,朝廷從鹽課上得到的賦稅,還不到宋朝的三分之一。

朝廷沒收到的稅銀,都進了鹽商和關係網的腰包,而這些銀子又返回頭侵占兼並土地,導致農民失業變成流民,成為大明社會不穩定因素。

白無憂敏銳的意識到,建昌侯要做的是摧毀傳承了幾千年的官山海製度,徹底終結官鹽製。

而他們這些鹽商,要麼退避,要麼對抗,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造反不可能,襲殺建昌侯更不具備可行性,唯一的手段,就是商業競爭了。

“曬場的鹽,成本已經找人核算過,每斤在十文左右,現在是不要錢,後繼合理的價格在十五文一斤,就這個價,我們大量吃進,然後再倒賣出去,先賺一筆銀子再說。”

柳繼善覺得先這麼僵持著也行,然後把地契和票號遞給了廖豐。

“廖大人,這份禮物建昌侯不肯收,還請大人笑納。”

廖豐手一哆嗦,這不是小錢,是幾輩子都賺不來的巨款。

廖豐沒有說拒絕的話,因為他無法拒絕,而且也知道這筆好處不是給他一個人的,兩淮地方上都得雨露均沾,然後給五大鹽商站台背書。

多年以來,雙方已經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生關係,任何一方垮了,另一方也彆想好過。

白無憂和柳繼善走後,廖豐想到了前天來拜訪他的人,這個時候改換門庭,還來得及嗎?

張驥回到臨時住處,意外的看到了張老六。

“二爺,我接到書信後,就先轉道去了湖廣,二爺交代的幾件事,都安頓好了。”

原來張老六是替張驥前往安陸善後的,據張老六講述,先找到的柱子家,給了柱子家五百兩銀子,再多就不是報答而是禍害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