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楚了皇帝姐夫對海禁的態度,張驥決定慢慢來,摸著石頭過河,潛移默化的一點點展示開海的好處,最終的真香會讓皇帝姐夫和其他人明白,這才是一條正路。
朱佑樘去上午朝了,張驥則來到了太子的東宮,大外甥朱厚照正在上課,講課的是王守仁的父親王華。
王華看見張驥,頷首為禮,適時的結束了課程,“公爺,我家那小子回來了,一直念叨著公爺,公爺若是有暇,不妨多親多近。”
張驥離京之前,王守仁去忙活王越的喪事,估計在西北有了什麼特彆的感觸,想跟他聊聊。
張驥滿口答應,王華又提到了鹽政方麵的事情,他很支持鹽政的革新,當然前提是張驥每年真的能上繳國庫三百萬兩銀子,如果做不到,那肯定是牛在天上飛,他會對張驥印象大壞,認為張驥隻是想自己撈銀子罷了。
張驥和王華約好,這幾天會登門拜訪,王華也沒有妨礙甥舅二人,告辭離去了。
朱厚照早就急了,但是在王華麵前隻能矜持,等王華走了,朱厚照幾乎是一步蹦到張驥麵前。
“二舅,可算回來了,我都聽說了,二舅這趟遠門出的太不容易了,還好平安回來。”
朱厚照是真的擔心張驥的安危,便又開始追問。
張驥大概的說了一下,轉而聊到了皇家馬車上。
這個主意是張驥出的沒錯,但具體經辦和完善,差不多是朱厚照一人主導,朱厚照亦是極有成就感。
“二舅,皇家馬車一經推出,虧了幾天就開始賺錢了,京城這麼大,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花幾文錢節省時間和腳力,而且水泥路十分平穩快捷,坐著馬車特彆舒服。”
大外甥近乎獨立的完成了一個項目,張驥自然要予以鼓勵,和朱厚照還探討了一下後繼的路線規劃,可能衍生的經營項目。
張驥發現朱厚照對商業很感興趣,或者說對銀子感興趣,這樣挺好,他稍加引導,以後的路會更順暢些。
當然也有不和諧因素,比如禦馬監的太監張諭,就非常不滿,因為使用的都是禦馬監的車馬,而禦馬監和張諭本人沒撈到好處,純粹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而且張諭和外臣的關係不錯,跟內閣大學士都能說的上話,很是有人上書說了些皇家馬車的弊端。
首先就是有損皇家威儀之類,皇家馬車,既然掛了這樣的名字,豈是尋常百姓可以坐的,有僭越之嫌。
其次是破壞了京城的常態,一號線和二號線都是途徑京城最繁華的路段,多了皇家馬車之後,很是出了幾次交通事故,被逮著說事。
朱厚照對此的態度,那就是滾一邊去,他好不容易乾了這麼一件大事,還被如此詆毀,多鬨心啊!
說完了這件事,張驥又考校了朱厚照的數理化課程,進度還行,如果把朱厚照揪到後世參加中學考試,起碼是個中等生了。
大外甥如此給力,張驥這個當舅舅的也不吝嗇,他這次回來帶了幾樣南方特有的動物,可以豐富一下大外甥的動物園。
甥舅二人其樂融融,後來朱秀蓉這個外甥女也來了,張驥把他們兩兄妹哄的大笑不止。
有件事張驥沒忘,剛才沒機會問皇帝姐夫,他就去問皇後姐姐。
“阿姐,姐夫要賜婚,是哪家的呀?”
張皇後正在整理張驥帶回來的土特產,要由她分配給宮中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