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儲眼前一亮,“如果真的有三寶太監那樣的艦隊,交趾一戰可平,可惜,大明再也沒有那樣的艦隊了。”
張驥心說那可未必,三五年之內,他就要人大吃一驚,到時候去倭國,去交趾溜達溜達,豈不美哉,彰顯大明武德充沛嘛!
從梁儲府上出來,又去倫文敘那言語了一聲,這裡坐的就是年輕一代的官員和舉子了,因為下個月就是恩科,考舉人和考進士疊加,很多人都來向倫文敘請教學問,甚至是押題。
春闈案不遠,這些舉子也學乖了,不再圍著禮部考試院打轉,免得傳出風言風語,而是盯上了上一科的狀元榜眼探花。
每個來拜訪的人都帶了禮物,倒是讓家境不好的倫文敘撈了些實惠。
倫文敘和張驥的關係一直很好,也不避諱彆人,把張驥引見給在場的同僚和舉子。
張驥的名聲的確不好,最近更壞,但是在舉子群體當中卻不是這樣。
首先是張驥為了唐伯虎和徐經,揭開了春闈案,最後還勝了,就博得了舉子們的好感。
而張驥提議的恩科,則是實實在在的好處,不管舉子能不能金榜題名,畢竟多了一次機會,這可是百年不遇的大好事。
張驥也沒想到這些舉子如此熱情,彆人捧他,他立即就給了回饋,大手一揮,廣樂樓走起。
這一宴請,人就少不了,不但徐光祚和郭寧等人來了,唐伯虎,徐經,文徵明,祝允明等人都到場了,粗略一看有七八十人。
眾人都要推張驥做首位,被他拒絕了,“今天文曲星薈萃,當然要以文才論高低,還是讓狀元郎做首位吧!”
倫文敘被張驥推到首位,沒想到張驥這麼捧他,大頭仔心裡很是受用,投桃報李的誇了誇張驥。
文徵明和祝允明來京城時間不長,對張驥的風評有所耳聞,好話不多。
但是今天一看,很多進士和舉子對張驥非常推崇,再結合他們自身的遭遇和感受,就覺得那些風評都是中傷。
眾人落座之後,大部分話題就是今年的恩科,上到猜測誰是主考官,下到考試的試題,能聊的話題太多了。
因為年初的春闈案,眾人猜測今年恩科的主考官隻能是禮部尚書焦芳,而對焦芳這個人,最出名的無疑是不學如芳,還有坊間流傳的父子聚巹,成了同道中人。
焦芳的名聲,可以說在學子中,比張驥壞多了,眼看著有人身攻訐的跡象,倫文敘急忙開口打住。
在倫文敘的引導下,避開焦芳說起了各種時弊,表現出了讀書人該有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氣場。
等大部分舉子進士們都走了,就是小圈子裡的聚會,張驥看著唐伯虎等人,“距離恩科不到一個月,這次是你們的機會,如果不中,那就又得再等三年了。”
唐伯虎和張驥的關係,在眾人中最為親近,“公爺放心,這一次彆人如何我不知道,我肯定是十拿九穩,注定榜上有名。”
張驥還真不太看好唐伯虎,這貨還是有點狂,現在徐經都比他沉穩了許多。
俗話說的好,天狂有雨,人狂有禍,唐伯虎這張嘴如果不收斂點,也隻能在大中午說說話了。
因為早晚會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