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5章 交換與地域之爭(2 / 2)

劉健苦笑,“我隻能推舉三人,馬文升,陳大人,焦芳,至於第四人,那就是李東陽和謝遷的範圍了。”

陳經在一旁也說了些李東陽和謝遷不太好聽的話,這時候就是過獨木橋一般,而昌國公卻有非一般的影響力,可能會決定最後的結果,巴結一二不寒磣。

張驥對此心知肚明,所以說,之前在皇帝姐夫麵前都沒表態,等的就是現在被當成舉足輕重的籌碼。

張驥當即和劉健談條件,此時也不再掩飾自己的意圖,“我要開海,希望得到內閣的支持,劉大人以為如何?”

劉健詫異道:“國公新成立的外交通商衙門,不是已經把朝貢的事務都轉過去了嗎?”

在劉健的認知裡,這就是開海的代名詞了。

張驥也沒覺得劉健沒見識,“劉大人,我說的開海,是全民皆可出海,或漁利或通商……”

聽完張驥的科普,劉健和陳經都沉默了,此等開海,乃是太祖明令禁止的,後來的三寶太監下西洋,那也是朝貢體係的一部分,後來難以為繼就取消了。

大明海疆無事,不是挺好的嗎,昌國公偏要開海,屬於沒事找事的範疇。

但張驥已經擺出了條件,球踢到了劉健和陳經腳下,怎麼回?

陳經久在戶部,問道:“國公想要開海,是為了商事利益?仿照宋的海上絲綢之路嗎?”

張驥覺得和搞財務的說話就是省力,“陳大人可以這麼理解,而且閉關鎖國沒有任何好處,看不到外麵的世界,隻會固步自封,越來越落後,這話說遠了,咱們就說近一點的,一旦開海,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銀將是天文數字,可以緩解缺銀子的現狀,讓朝廷實現真正的銀本位,將來可能實現金本位……在農事上,可能發現新作物,提高糧食產量,養活更多的人口……”

張驥把開海說的天花亂墜,但劉健和陳經並沒有往心裡去,而是單純的當成條件來看。

“國公,如此說來,馬尚書是讚成開海的了?”劉健直接詢問。

張驥覺得自己的科普白講了,人家沒聽重點啊!

“沒錯,馬尚書是讚成開海的,再加上兩位大人就是三票,如果再讓焦芳點頭,那就是四票,以七人內閣的話,已經可以投票通過了吧!”

“如此的話,我也正式答複國公,隻要此三人可以入閣,開海必是新內閣要處理的第一件事。”

張驥見劉健如此表態,當即頷首,“那事情就這麼定了,兩位大人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張驥離開之後,陳經說道:“我怎麼聽宮裡的消息說,昌國公沒有對此次內閣擴員沒有提過一個字,現在再去,能行嗎?”

劉健捋了捋胡子,“這恰恰是他的聰明之處,關鍵時刻隻說一句話就管用的。”

陳經唉了一聲,“馬文升和焦芳如果入閣,怕是會掀起南北地域之爭,到時候也是首輔大人的煩心事啊!”

劉健嗯了一聲,“先顧眼前吧!李東陽和謝遷咄咄逼人,先讓他們此次铩羽再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