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舵麵正常(1 / 2)

大國航空 華東之雄 3993 字 11個月前

戰鬥機,當然是有後視鏡的了。

戰鬥機的後視鏡,當然和汽車的不同,在外麵伸出兩個耳朵來,這樣的風阻是巨大的。

戰鬥機的後視鏡,是在座艙內的,具體來說,就是在前麵的風擋內側。

由於早期戰機座艙後帶很大背部艙室,影響後視的視線,都用後視鏡補充視角盲區,不用說米格-21這樣的戰鬥機,哪怕是到了後世的蘇-27,米格-29,全部有後視鏡,哪怕是國內的殲十,飛豹,也都有後視鏡。

f-16沒有,雖然它是氣泡式的座艙,其實飛行員還是渴望有的,隻不過它是整體式艙蓋,前麵沒有風擋,所以沒有地方布置。

這個後視鏡有什麼用?f-16那寬大的氣泡式座艙,飛行員不會扭頭向後看嗎?

如果是正常的飛行,那向後扭頭還差不多,如果是在大過載下,身體被緊緊地壓在座椅上,這個時候,還想要扭頭向後看?這可不是打遊戲。

相比之下,某些型號就更困難了,比如米格-21mf,由於後麵巨大的背脊遮擋,導致它沒有半分的後向視野,即使是布置了後視鏡,飛行員也看不到後麵,都被擋住了。

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該上後視潛望鏡了。

沒錯,戰鬥機上還有潛望鏡。

潛望鏡最常見的是裝在教練機上的,這個時代的教練機,前後座位都是一樣高的,這樣後艙的教官在起降的時候,前麵啥都看不到,所以乾脆就搞個潛望鏡來觀察,雖然累贅,總比沒有好。

甚至有的還是聯動的,隻要起落架一放,這潛望鏡就自動伸出。

而殲-8的試飛機,為了能向後看,也有專門的後視潛望鏡,外麵的部分緊貼著前麵的加強框,不會向外伸出很多,同時,也能夠看到後麵的景象,比如秦風最希望觀察的方向舵!

再次打開加力,那種熟悉的推背感傳來,殲-8戰機繼續開始了加速,一點點地衝過了音速,繼續提速。

秦風沒有再去注視馬赫表,這個時候,他緊緊地盯著潛望鏡,注視著後麵的方向舵,同時,兩腳繼續穩穩地放在方向舵上,當方向舵上傳來那熟悉的震動感的時候,肯定就是1.24馬赫。

機身輕輕地顫動起來,和剛剛的感覺一樣,秦風的目光緊緊地盯著尾部的方向舵舵麵,是不是由於方向舵舵麵的晃動引起來的?

如果是的話,那自己肯定能夠看到方向舵舵麵的左右擺動的!

秦風的身體在跟著顫動,腳下的方向舵也在跟著振動,雖然整個機身都在輕微的振動,卻能夠清楚地看到,那方向舵舵麵一直和垂尾平行,半點沒有晃動!

這真是太奇怪了,難道自己判斷失誤?

秦風將目光從潛望鏡上離開,低頭一看,馬赫表已經指向了1.35馬赫,自己從1.24馬赫開始振動,就一直在加速,但是到了1.4,也沒有看到方向舵的明顯的有規律的晃動。

“006,報告情況。”耳機裡傳來了聲音。

“006報告,振動持續,沒有找到原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