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液壓阻尼器(1 / 2)

大國航空 華東之雄 3795 字 11個月前

聽到了秦風的分析,陸老點點頭:“沒錯,秦風,你年齡不大,學問不少啊,你說的這些,都是擺在咱們麵前的問題,雖然有困難,但是咱們必須要畏難而上,這樣才能有進步,你說呢?”

在國內的各個研究所裡,隻有陸老一直癡迷可變後掠翼,也一直在研究可變後掠翼,雖然有各種技術問題,但是,他是不會放棄這個方向的。

秦風也隻是客觀地分析了一遍,畢竟現在歐洲的狂風戰鬥機,也是可變後掠翼的,所以如果己方奮起直追,說不定也能打造出這種機翼的戰機來的。

反正大家來這裡是來解決問題的,需要找到解決殲-8的垂尾方向舵抖動的問題。

“咦,顧總,你們不是該去看機頭嗎?對著這尾巴看什麼?”陸老天天和這戰機接觸,早就熟了,看他們徑直奔向尾部,繼續說道:“要說尾部的話,那可折疊的腹鰭也不錯,放在你們的殲-8戰機上,就不怕起飛的時候擦屁股了。”

腹鰭當然是要考慮的,但是現在要看的不是腹鰭,而是方向舵!

為了研究這款飛機的構造,表麵的蒙皮已經都拆掉了。

整個機身,就像是醫學研究中的骷髏一般,剩下骨頭架子了,這骨頭架子,就是戰鬥機的框架。

戰機的結構,也是有講究的,早期的低速飛機上,機身的承力構架都做成四緣條的立體構架。

為了減小飛機的阻力,在承力構架外麵,固定有整形用的隔框、桁條和布質蒙皮,這些構件隻承受局部空氣動力,不參加整個結構的受力。

機身的剪力、彎矩和扭矩全部由構架承受。

之後,就是硬殼式機身,采用框架、隔框形成機身的外形,而蒙皮承受主要的應力。這樣蒙皮必須足夠強以維持機身的剛性。所以重量較重,很少有飛機采用這種結構。

為了使機身結構的剛度能滿足飛行速度日益增大的要求,需要使蒙皮參加整個結構的受力。所以現代的機身結構,廣泛采用了金屬蒙皮,並且將蒙皮與隔框、大梁、桁條牢固地鉚接起來,成為一個受力的整體,這就是半硬殼式機身。

在半硬殼式機身中,大梁和桁條用來承受彎矩引起的軸向力;蒙皮除了要不同程度地承受軸向力外,還要承受全部剪力和扭矩;隔框用來保持機身的外形和承受局部空氣動力,此外,還要承受各部件傳來的集中載荷,並將這些載荷分散地傳給蒙皮。

其中,戰鬥機都屬於桁梁式機身,機身由幾根較強的大梁、較弱的桁條、較薄的蒙皮和隔框組成。

也就是說,前後縱向的框架粗大結實,橫向的截麵梁細小,現在看到的米格-23,也是這樣的框架。

鋁合金是不容易焊接起來的,又為了拆卸方便,所以外麵的蒙皮都是直接鉚接在上麵的,拆掉了鉚釘,內部就一覽無餘。

尾部的發動機已經拆掉了,空空蕩蕩,秦風順著發動機原來的位置,鑽了進去,仔細地觀看著。

一般來說,飛行員隻管飛行,起飛前,繞著飛機轉一周,主要是檢查那些該拿走的東西,比如襟翼的固定裝置,比如進氣道的堵頭等等拿走沒有,機身有沒有漏油情況,飛行員也懂飛機的大致構造,但是絕對不是精通。

現在,秦風卻已經達到了工程師的級彆。

戰機的整體結構,內部的每一個零件的安放位置,秦風都是記得清清楚楚的,殲-8是從殲-7的基礎上改進過來的,大同小異,而這米格-23,到底有什麼不同處?

這次要看個清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