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法國人真夠意思(1 / 2)

大國航空 華東之雄 3604 字 11個月前

在國內,空戰的主要武器還是機炮,而機炮的瞄準是很複雜的。

所有戰機使用的都是動光環瞄準具,飛行員要了解原理,掌握步驟:“跟好”、“包好”、“穩好”。

這些操作是相當繁瑣的,機炮空戰中,隨著飛機速度的不斷提升,必須要尾追攻擊,而且靠近到五百米之內才會有擊中的可能。

國內沒有人鑽研機炮的新技術,畢竟對於機炮這種原理成熟,構造簡單的機械武器,它本身的性能改進沒有太多餘地也沒有太大價值;彈丸的殺傷能力提升的空間有限,散布也不可能有本質性的改善,而有效射程受限於初速和散布更不可能增加多遠。

所有戰鬥機設計師的目標都是放在了導彈上,很少有人知道機炮居然也在發展,雖然機炮自身沒啥發展的潛力,但雷達、平顯儀、電子計算機的綜合應用,使它的瞄準方式實現了革命性的突破。

秦風最喜歡的就是看國外的航空前沿的報刊雜誌,各種資料,他早就知道了西方發展出來的這種先進的機炮瞄準係統。

這得從1969年說起,當時對活動光環瞄準具忍無可忍的美國空軍人員根據越戰經驗,向美國國內提出了開發新型原理機炮瞄準方式的要求。應用全新技術的瞄準具,依托電子計算機、平顯儀、雷達為基礎,研製新型的熱線瞄準。

熱線瞄準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將戰鬥機在各狀態下的數據,包括高度、速度、迎角、側滑角、俯仰度、坡度、彈頭初速、彈道係數等等條件統計起來,即將發射出的每一顆炮彈相對於本機位置的彈著點都計算出來,並連接成一條動態的曲線,顯示在平顯儀上;熱線的起點是一個十字,代表炮口,而最遠的一點則對應瞄準具設計中的最大射程。

當初在期刊上看到這種瞄準係統的時候,秦風就已經充滿了向往。

不用那些繁瑣的步跟蹤-穩環過程,不需要切入對方後半球進行穩定跟蹤即可射擊;而瞄準時間的大大縮短,使得在空戰中的一方哪怕僅僅是占據很短時間的優勢態勢,自己隻要在機炮射程範圍內將機頭準確的指向對手,也有相當大的可能完成一次成功的致命攻擊,將另一方擊落。

這東西,簡直是跨時代的啊!

國內最新的殲-7是機炮,現在試飛的殲-8還是機炮,如果給機炮換上這種熱線瞄準,該有多好。

由於已經離開了成都,現在的秦風還不知道,就這些電子設備,屠老已經開始了和馬可尼公司的談判,而在幾年之後,這種改進過的殲-7iia戰機,就是秦風來試飛的。

秦風的問話,讓布瓦洛的臉上微微一遲疑。

機炮熱線瞄準,有那麼容易嗎?這種十年前設計的戰機怎麼會有?

隻有幻影2000才實現了這個功能!

現在他們能否認嗎?說己方沒有這種技術?

當然不行,這樣不是顯得法國的航空技術不夠先進嗎?

其實,法國的航空技術相比美國還是要低一個檔次的,但是他們怎麼能在口頭上認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