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將軍擲地有聲:“把這個任務交給我,我一定要把它打下來!”
林將軍已經滿是怒火了,有任何敵機來侵犯自己的領空,必然要讓它有來無回!
“老林啊,咱們可得好好合計合計,畢竟,那米格-25雖然已經解密了,但是,這幾年來,還沒有成功的攔截戰例的。”
聽到這話,眾人都鄭重起來。
沒錯,米格-25稱霸天空,到現在為止,還真沒有失手過。
米格-25,就是這個時代的王者,是神一般的存在。
二戰結束後,所有的飛機設計師都在向著音速衝擊,當到達音速的時候,會碰到一個叫做音障的東西,大家都在猜測,聲音就像是一堵牆一般,會把企圖衝過它的飛行器拍得粉碎。
不過,很快,這個音障就被克服了,很多戰機都能飛超音速了,音障在大家的麵前已經不可怕了。
戰機的速度不斷增加,很多飛機都能飛到2馬赫,再加速的話,又跟著碰到了一個叫做熱障的東西。
戰鬥機在飛行中,機身和空氣摩擦,就會發熱,這個發熱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飛機的速度,隨著速度越來越快,摩擦的熱量就會越來越多,溫度越來越高。
比如,米格-19在零攝氏度的空氣中以馬赫1.3飛行時,機首與氣流摩擦生熱,溫度達到72攝氏度。而在以馬赫2.05飛行的米格-21上,這一溫度上升到107攝氏度。
經過計算,到了3馬赫時,這一溫度將達到300度。
戰鬥機的主要材料都是鋁合金,隻能承受 140c,如果飛機飛到3馬赫,那戰機就被摩擦燒掉了。
鷹國走的是尋常路,立刻就想到了鈦合金,而熊國,卻是劍走偏鋒,直接就用了最簡單的不鏽鋼。
當年,高空高速就是所有飛機設計師追求的理想,哪怕就是國內,也曾經搞過無數款,就拿殲-9來說,在漫長的發展中,提出過很多的指標,比如雙28,雙26等等,可見大家也是多麼的期待能有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
除了是快速攔截的利器之外,更是偵查的利器,它很難被攔截。
高空高速,帶來的就是射擊窗口的狹小,簡單來說,現在國內主力的高空防空導彈,依舊是紅旗-2,這是仿製薩姆-2導彈的,當年,打下u-2靠的就是它。
經過了多年的操作,這款導彈的性能早就落伍,雖然最大射高有兩萬七千米,但是這個最大射高,都是無用的數字,是導彈垂直打到正頭頂的數字,什麼飛機能正好飛到頭頂上空?
隻要傾斜發射,那高度就會大大降低,最大射程和最大射高是相互製約的兩個數字。
它在正常作戰下的高度不可能超過兩萬四。
所以,用它來攔截米格25這樣的高空高速偵察機,已經超出了它的設計能力,是不可能攔截成功的。
紅旗-2不行,那就隻能靠戰鬥機了,靠戰鬥機的話,那就更不靠譜了,有什麼戰鬥機能飛到三萬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