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殲-8ACT(2 / 2)

大國航空 華東之雄 3542 字 11個月前

bw1,叫做變穩機,提到變穩機,就要首先提到靜穩定性,現在設計的飛機,都是靜穩定的,如果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三輪車,停著也不會倒,這就是穩定的。

而靜不穩定,就像是雙輪自行車,停著是不平衡的,隻有動起來時靠身體來保持平衡。

戰機在天空中,如果什麼都不做,保持平衡,這就是靜穩定的,現在的從殲-6到殲-8,都是靜穩定的。

有的飛機,反而是靜不穩定的,或者叫放寬靜穩定的,(比如從殲-10開始的三代機。)這種飛機,天生就是不穩定的,那它有什麼好處?

好處就是飛機更靈活啊!它的機體結構設計不受重心限製就容易多了,而且重心和操縱麵間力矩也變了,它會給飛機帶來結構減輕和機動性加強的雙重好處,是三代機必備的一點。

想要搞這種飛機,那就要有電傳操作才行。

bw1變穩機,是把殲-6變得不穩定,然後再進行試飛模擬,而act,則比它高一級,叫做主動控製技術。

主動控製技術是一種思路,按這種思想設計飛機的過程,在飛機設計的初始階段,根據對飛機的性能要求,綜合考慮飛行控製、氣動力、結構和發動機的設計和選型,並通過充分發揮飛機控製的主動性和潛力,協調和解決所產生的矛盾,使飛機具有最佳性能;於是,飛機控製在飛機的總體設計中,由原來的被動作用轉變為主動作用,因而被人們稱為主動控製技術。

如果說的簡單點的話,主動控製技術,就是要利用電傳操作係統,儘可能高地發揮出戰機的性能來。

這一般是在新戰機上使用的,但是以國內的條件來說,暫時是達不到這種水平的,隻可能在原有的戰機上改裝。

采用主動控製的一個前提,必然是已經擁有了電傳操作係統,至少擁有這種係統的硬件,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進行開發。

作為一款7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的一種先進飛行控製技術,采用該技術的戰機可以明顯提高飛行性能。而要發展自己的航空飛行控製技術,為第三代高性能戰鬥機進行技術儲備,那就必須要研製這種主動控製驗證機!

現在,聽到了要研製這種驗證機,秦風頓時就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加速,這個技術一旦完成,那己方的電傳操控就成熟了,這樣的富有挑戰意義的任務,自己當然願意來承擔了。

“怎麼樣?秦風,你願意嗎?”顧總問道。

內行人說話,就是這般的簡潔,顧總僅僅提到了act,秦風就明白了什麼,哪怕就是一旁的王揚,此時還不清楚呢,這種新技術,果然是秦風這樣年輕的又肯鑽研的試飛員最渴望的。

願意嗎?當然願意了!

下意識地,秦風就似乎看到了三軸四餘度的數字電傳在向自己撲來,殲-8還是原來的殲-8,但是它的操作係統已經換掉了,它更加的靈敏,就仿佛是天空中展翅的雄鷹。

迷迷糊糊中,就想要答應,但是,他的眼前出現了那架鴨式布局的戰機的時候,頓時就清醒了。

好險,差點被忽悠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