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鬥機的設計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機內載油係數。在機身內部油箱加滿油的情況下,所加油的重量與機身全重的比值。
機身全重,也是看去乾什麼任務,空戰和對地對艦攻擊,絕對不同,一枚空對艦導彈,說不定就好幾噸。
所以,這個全重,一般都約定俗稱是典型的空戰掛載,這樣數據最好看,一般的戰機,這個係數是25%左右,比如幻影2000就是這樣。
而f16當初設計時考慮與f15搭配,所以航程比較優先考慮,這個指標是28%。
要說這個係數最大的王者,絕對是蘇-27莫屬,隻要看戰機的各種出動畫麵,歐洲的戰鬥機,經常是掛著三個超級大的副油箱的。而蘇-27,從未有過,幾乎就沒見過它帶副油箱,因為這種戰機,機內載油係數達到可怕的百分之四十!
在蘇27和米格29出來以前,幾乎所有的戰鬥機發動機都是在機體內部,這樣發動機就占去了很大的空間,在加上管線設備布置,導致其內油係數都比較小。
這裡,最有趣的就是f15戰機了,其兩台發動機塞在機身裡麵,飛行員座艙後麵幾乎就沒有多少地方布置油箱,把所有內油算在內f15早期型號的作戰半徑也隻有八百公裡左右,副油箱和保型油箱也是f15戰機作戰時期的標配。
這樣,也才讓f15戰機實現了在正常空戰中的推重比超過1的指標,他們的設計師沒有彆的辦法,就是減輕了飛機的自重來實現的,也算是取巧的方式。
而蘇27不一樣,蘇27的兩台發動機以吊艙的形式幾乎就是掛在飛機上的,並不是裝在機體內部,進氣道在飛機機腹,和機身互不乾擾。而且兩台發動機之間的距離比較寬所以機身也比一般三代機要寬很多。
如果看俯視圖就知道了,蘇27的中段比f15戰機寬了很多。在加上其翼身融合機身,機內空間非常巨大,空間大載油就特彆多,加上翼盒油箱其內油總共能達到九噸多!
沒錯,如果是米格-21這樣的戰機的話,起飛總重都沒有達到九噸,蘇27的機內載油量就有可怕的九噸,相比之下,f15內油隻有六噸出頭。
這樣,蘇-27戰機不攜帶副油箱的航程可以達到四千公裡,相當強悍,可以說,它根本就沒必要帶副油箱。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的幻影2000,算是一種中型戰鬥機,是沒有辦法和f-15這樣的雙發重型製空戰鬥機相比的,而它的m53發動機,又被稱作渦扇發動機中的渦噴,耗油率也不低,這種情況下,它的航程就很短了。
為了增加它的航程,當然也就要采用副油箱了。
這也是常見的增加航程的方式了,隻不過,這麼巨大的副油箱,還是有很大的視覺衝擊力的。
這種副油箱的外形是流線型的,看起來,和炸彈差不多。(就連華東之雄,在開始的時候都以為副油箱是戰機掛載的超級大炸彈呢。)
副油箱必須是流線型的,這可以大大地減少空氣阻力,當在空中拋棄時,副油箱也可以儘可能順暢的按照拋物線軌跡脫離飛機,而不會因為發生大幅度翻滾撞到飛機上,甚至某些副油箱還裝有尾翼來保證這一點。
這樣,副油箱的設計思路和大部分低阻炸彈就有相同點了,看起來外形還有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