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翼盒的強大(1 / 2)

大國航空 華東之雄 3354 字 10個月前

就在秦風在座艙內過癮的時候,其他人也都在繞著飛機看。

屠老首先看的是可變後掠翼的轉軸。

在此之前,屠老曾經考察過米格-23和蘇-20的可變後掠翼結構,和眼前的雄貓戰機相比,除去控製方式的區彆,一個手動,一個自動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彆,就是翼盒的大小。

米格-23之類的飛機,前麵的翼盒很小,可動的機翼是很長的,幾乎翼盒就不怎麼顯眼,而現在的雄貓戰機,翼盒很寬大,形成了類似於翼身融合的一個外觀特點。

這也算是二代機和三代機的區彆了吧,大部分的二代機,都是有著旗幟鮮明的結構的,機身,機翼,機尾,相當的清晰,而三代機,幾乎是融合到一起的,看起來整個飛機就像是一個整體,比如現在的雄貓,哪怕是沒有了機翼,整個機身,似乎也是一個升力體。

美國的技術是先進的,僅僅眼前的這個翼盒,就隻有美國能夠做到。

翼盒位於機背部,是一個有一個結構複雜的箱形結構。

翼盒兩端容納可變翼翼根轉軸,此部分是可變翼設計飛機的重點,也是飛機死重的來源。

蘇聯的戰鬥機,這部分的設計,都是使用鋼結構的,強度倒是夠了,但是,重量太大,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結果,可變後掠翼的優點,被增加的重量給抵消掉了。

美國沒有這麼搞,為了使翼盒重量儘可輕而又不應影響強度,格魯曼采用高強度輕重量的鈦合金來製造,由於鈦合金使用常規方法無法焊接,為此還發展了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除了承力外,翼盒也構成了一個整體油箱。

這也是很奇怪的地方,蘇聯人不缺鈦合金,也發展出來了鈦合金的加工技術,但是,就是不肯用在戰鬥機上,寧可用在需要量大很多倍的潛艇上。

美國的sr71黑鳥,用的是鈦合金,而米格-25用的是不鏽鋼,這些都讓人難以理解,或許,蘇聯人認為戰鬥機就是消耗品,用這種貴重的材料不劃算。

當初,對格魯曼公司來說,這個鈦合金的翼盒的焊接,決定了整個項目的成敗。

因為這個鈦合金翼盒是超越時代的設計,由33個精密加工的鈦合金部件,包括鍛件和板材組成,需要進行70多次獨立的電子束焊接,焊接總長度達46米。

為了焊接這些部件,格魯曼公司自己研發了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最終打造出來了強悍的戰機。

這種鈦合金翼盒也是f-14上最堅固的零件,在多次f-14的墜機中,唯獨翼盒被完好保留下來。

這也是其他國家難以仿造雄貓的原因,這個鈦合金翼盒,就難倒了其他的國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