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隻是他的一廂情願,如果米格21自爆了,那對方肯定會呼叫,會跳傘的啊。
後艙的布朗正在不解之間,前麵的愛德華茲就大聲地吼起來:“這個家夥太狡猾了,我已經看到他了,他正在進行蛇形機動!該死,快,ps模式!”
如何在機載雷達麵前隱身?第一個選擇是隱身機,但是現在是不可能有的,第二個,就是利用機載雷達的弱點。
想要讓戰鬥機的雷達實現強悍的功能,那就必須是脈衝多普勒雷達,那種落後的單脈衝雷達早就屬於淘汰貨了。
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j?c?多普勒發現,當波源和觀測者有相對運動時,觀測者接受到的波的頻率和波源發來的頻率不同,這種現象被稱為多普勒效應。波源和觀測者相互接近時,接受到的頻率升高;兩者相互離開時,則降低。
這樣,當雷達發射一固定頻率的脈衝波對空掃描時,如遇到活動目標,回波的頻率與發射波的頻率出現頻率差,稱為多普勒頻率。根據多普勒頻率的大小,可測出目標對雷達的徑向相對運動速度;根據發射脈衝和接收的時間差,可以測出目標的距離。同時用頻率過濾方法檢測目標的多普勒頻率譜線,濾除乾擾雜波的譜線,可使雷達從強雜波中分辨出目標信號。所以多普勒雷達比普通雷達的抗雜波乾擾能力強,能探測出隱蔽在背景中的活動目標。
脈衝多普勒雷達,是可以過濾地麵雜波的唯一雷達,在現在,靠著先進的技術,美國的戰機雷達早就全麵普及這種的了。
但是,這種雷達同樣也是有缺點的,他沒法發現、也沒法攻擊一架與自己同向、同速飛行的敵機,同時,也無法攻擊和自己的飛機垂直的目標,這個時候,目標就和地麵靜止目標一樣,被過濾掉了。
現在,這個機動動作,還隻有少數人知道,或者,從未接觸過現代空戰理念的中國飛行員,怎麼會用這種動作?
當戰機被雷達鎖定的時候,秦風一邊釋放鉑條乾擾,一邊就飛了出來,因為他知道,對方已經發現了自己,自己現在隻有衝上去!
但是,怎麼衝上去,那是有講究的,秦風在鑽研國外的雜誌的時候,就看到了這種戰術,蛇形轉彎!
秦風在飛出來的時候,靠著鉑條乾擾的掩護,他飛到了和對方的航向垂直的方向上去。由於徑向速度為零,所以,在對方的雷達裡,自己就消失了。
在後世,所有的飛行員都知道,但是現在,絕對是少數精英知道的,而且,知道之後,用起來也不容易,因為必須要恰到好處地垂直飛行才行,沒有機載設備的幫助,完全靠自己的經驗。
隻不過,這樣飛行,那就意味著距離在增加,所以,還必須再轉半圈,速度方向依舊垂直,但是已經是反著飛了。
根據目標距離的不同,這種操作可以進行很多次,這樣來回反複地這樣飛,就形成了很多個s形狀連接在一起,又像是一條彎彎曲曲的蛇一樣,所以又叫做蛇形轉彎。
秦風就在這樣飛,此時,雙方已經進入了目視範圍內,秦風一邊飛,一邊快速地啟動自己的雷達,他需要手腳並用,相比最初的時候,他現在已經更加熟練了,鎖定對方,隻有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