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要等,不要靠(1 / 2)

大國航空 華東之雄 3273 字 10個月前

.,

有什麼好處?

當然就是節約空間了,殲七和殲八的機翼外掛很少,為啥?因為內部的空間被起落架給占據了無法掛導彈,本來翼根那裡的承重能力最強,結果都給浪費了。

這就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弊端了,而三代機,都是強化掛載的,這個時候怎麼辦?隻能是把起落架直接挪到機身下麵來,收到機身裡麵去,這樣,機翼下麵就空出來,可以掛更多的導彈了,什麼副油箱之類的,能上多少上多少。

殲十的設計中,就是要采用這種起落架的,回收到機身裡麵去,當它出來的時候,肯定是要向外側傾斜的,這樣可以增加起落架的寬度了,否則的話,那就更窄了。

這樣就形成了獨特的外八字起落架,這種起落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了,但是對於611所來說,絕對是第一次的。

當初蘇聯也是在米格-23上第一次采用外八字的起落架的,當時米格-23采用了可變後掠翼,這樣起落架肯定不能安裝在機翼上了,但是作為一種單發戰鬥機它機身空間本來就非常有限,而複雜的可變後掠翼機構又占據了一部分上層機體,結果就是讓機腹內給起落架預留的空間非常狹小。

米高揚設計局很頭大,自己搞不定,最後在全蘇聯的航空係統征求設計方案,結果一名航空專業的女大學生設計的“蟹爪”式起落架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

這種起落架是帶關節的,就像是螃蟹的螯一樣具有兩個“關節”,收起的時候緊湊,下來的時候距離又長,完美地解決了問題。

而宋老的設計已經給起落架預留了足夠的空間,用常規的設計就夠了,但是,想要把它做出來,並不容易。

以前的機翼起落架,伸出之後是豎直向下的,所以隻要承擔向下的衝擊力就夠了,起落架上有緩衝的液壓缸來緩衝,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現在是外八字的起落架,緩衝機構是傾斜的,為了支撐住機體,就需要有足夠高的強度,為了能夠緩衝,那起落架的油缸,需要有很高的加工精度,需要用高精度的數控加工才行,在國內,這是一個空白。

因為這方麵有很大的技術難題,是是設計中的一塊硬骨頭。為了項目的快速推進,和國外合作被納入了考慮之中。

現在呢,國外給的條件也開出來了,麵對著這個要求,宋老能答應嗎?

當然不行!

“我們即使有這筆錢,也不能這樣打水漂。啃人家的冷饅頭,隻能是乞丐。”宋老的話語是鄭重的,現在,大家都在望著他,他現在說的,當然不止是起落架一個問題,更是整個戰機的所有分係統的設計。

“不要等,不要靠,也不要指望外國人會幫我們,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讓殲10飛機的起落架流我們自己的血液。”宋老說道:“我們相信,隻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一定會克服這些難題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