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引進了專門的數控機床。”172廠的一名跟著的專家說道:“這個起落架的加工,的確是個難題,如果精度不夠高,就容易漏油,對我們的這款殲轟七來說,由於重量大,如果起落架的強度不夠,也容易在降落的時候出問題。”
一般來說,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都是比最大降落重量要大的,因為飛機起飛就決定於升力,升力夠了就能飛起來,但是飛機降落的時候,主要就得看起落架的承受能力了,如果起落架不夠強的話,那根本就承受不住降落的衝擊力,在降落的時候,設計的重量就要小一些,當然,掛著炸彈也沒事,隻要油料消耗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如果沒夠的話,那就在天上多飛幾圈,甚至有空中放油開關啊。
起落架的加工是很專業的問題的,秦風是聽不懂他們說具體的細節的,什麼車刀用多大,加工的時候夾具如何放置等等,秦風繼續打量著這架高大威猛的戰機,這個時候又發現了一個細節。
這架飛機的機翼上,居然還有翼刀!
翼刀是米格機常見的結構,在機翼的上端,縱置放置,就像是一把刀一般。它的作用,就是阻礙氣流的分離。
隨著戰鬥機速度的不斷增加,就會出現一種特殊的現象,在翼尖處出現氣流分離,這個時候,飛機的可操控性能就會下降,是極其危險的。
為了控製這種情況,就需要在機翼的上方,把氣流給阻止住,這就是翼刀了,雖然簡單,但是相當的實用的。
不過呢,已經落後了。
除了翼刀之外,另一個就是腹鰭了,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的先進戰機已經去掉的東西了,而在國內,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加上了。
看看現在的先進的三代機,有那種還用翼刀啊!人家都是簡單的切尖三角翼的結構了,己方在空氣動力學上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啊。
秦風也是在心中暗暗地感歎。
“其實,如果采用了邊條翼的話,這翼刀最好就彆加了,現在還是常規布局,加上是沒問題的。”一旁的屠老也開始評定這種產物的優劣了。
如果是邊條翼布局的話,雖然翼刀可以推遲翼尖失速,同時也可以減輕大迎角有側滑時的不對稱渦破裂現象,有利於飛機保持橫側安定性,但是翼刀同時也促使前緣渦提早破裂。
渦流提前破裂了,就減小了升力係數和失速迎角,同時也減弱了邊條布局的俯仰力矩上仰問題,所以到了後期的三代機,幾乎沒有用翼刀了,這玩意兒就是累贅了。
大家對這這架飛機,評頭論足,而此時,陳老已經走到了秦風的跟前,拍著他的肩膀說道:“怎麼樣,小夥子,對我們這架飛機滿意嗎?”
雖然有翼刀,有腹鰭,但是這種兩側進氣,小三點起落架的戰機,依舊代表了國內軍機研發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它的發動機,就更是讓人感歎了,是國產戰機的第一款渦扇發動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