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的副總師提出來的這個原因,也是有道理的,聽得大家連連點頭,沒錯,那麼,我們就應該增加這個空中加油管的探杆的強度才對!
“我看,不光是這個加油管強度的問題。”一直都在沉思的老常,終於開口了。
“還和我們的操作有關係,我覺得,這兩次,我的操作有些魯莽了。”
操作魯莽?老常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啊,隻有在最後對接的時候,速度快了一些,因為如果速度不快的話,那加油的錐形套就飛了啊!
昨天還把這個作為成功的一個操作來使用的,今天呢,就發生變化了?秦風在腦海裡飛快地思考著,突然,就想明白了,沒錯,果然,術業有專攻,老常在空中加油的試飛中,經驗是最豐富的了,他已經考慮清楚了這個問題。
上次的錐形套飛開,是因為加油管裡麵沒有燃料,所以,當飛機上去的時候,氣流的擾動就讓錐形套飛走了,想要對接成功,那就需要快速一些。
但是現在呢,裡麵已經有燃料了,那狀況就不同了,錐形套雖然還是那麼輕,但是後麵的油管已經變重了,所以,這個時候,稍稍降低最後的操作幅度,錐形套還是不會飛得太快的,能夠對接成功的。
這就相當於是撞上去的,速度小些,撞擊的力度就小一些。
“看來,我們從這兩個方麵來考慮。”總工程師開口了:“一方麵,我們增加這個加油管的強度,另一方麵,我減小我們對接的速度差。”
其實,最後的這一下的速度差,並不大,幾乎和國外給的資料裡是一樣的。
但是呢,國外的空中加油管長,所以緩衝更好,而己方的空中加油管比較短,這樣對接的剛度就更大了,當它裡麵灌滿了燃料之後,簡直就是一根竹棍,直接懟上去,當然是不行的了。
這個時候,應該要緩一些,當然,比最初的時候,還是要稍稍迅速一些,這個度,太難把握了,把一架十幾噸二十噸的戰機,飛到現在的程度,那就和用挖掘機開啤酒瓶之類的一樣了。
難度很大,需要對戰機的精心掌控,但是,現在沒有彆的選擇,必須要做到這一點,下次的時候,試飛要更加的精心一些!
秦風沒有提意見,他覺得,老常的意見是很有道理的,既然這樣,那就按照這種方案再接著試試吧。
不過,改裝強度更高的空中加油管,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幾天的時間耽擱,足以錯過寶貴的試飛窗口期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大家隻能是在地麵上等待天氣的好轉。
等待的日子,注定是煎熬的,老常時常一個人來到機場,看著停機坪上的殲八戰機,望著上麵嶄新的改進過的空中加油管,在期待著下一次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