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著兩道濃濃的黑煙,米格29起飛了,雖然冒黑煙,並不影響它的精彩表現,在三百米的距離上,前輪就抬起來了,又飛了一百米,後輪就離地了,距離近的人,視力好的人,都可以看到那尾部的水平舵麵的偏轉,整體的舵麵,就是那麼的漂亮。
米格29看起來是一個整體,相當的協調,這些舵麵也是這樣,以前己方的戰機,機翼,尾翼,垂尾,看起來都很清楚,各安其道,但是呢,現在的這款飛機,就不是這樣了,主機翼在機身的中部,垂尾前端的傾角很大,這樣,和主機翼的距離就不是很遠了,而再看豎直方向,垂尾正好插在了機翼末端到尾翼前端的這段空間內,可以說,各種翼麵幾乎都有重合的區域了。
己方最先進的,就是殲八戰機了,殲八戰機的高大的單垂尾是相當靠後的,畢竟,越向後,那舵麵的氣動力矩就會越好,這就是基本的杠杆原理,力臂越長效果越好,但是,因為垂尾靠後,導致了很多的問題,最大的就是和尾噴管距離太近,減速傘經常被燒毀,這個問題用了很久才解決了。
現在,這種垂尾簡直就是反其道而行,向前挪了位置,其實,如果看同時代的話,f-18也是這樣的設計,垂尾在主翼和尾翼之間,看來一定是有道理的。
雖然這樣力臂不夠長,但是人家是雙垂尾啊!尤其是垂尾的前沿向前伸展到機身與機翼接縫處的上方,增大縱向安定麵的麵積,不僅僅有足夠的力矩來轉向,甚至還可以提高從尾旋中擺脫的能力。
哪怕是知道這種設計的好處,己方現在也是無法修改的,因為這種隻有雙發才能布局,己方現在還沒有這種方案。
秦風一邊感歎著飛機外形的優美,一邊看著這架飛機起飛爬升,和他看到的其他的三代機一般,在起飛之後,立刻就開始了大迎角爬升,隻要戰機的推重比能超過1,就具備這種能力,而現在的這款飛機是翼身融合的,前麵的邊條翼攪動的渦流,給後麵的機翼提供了更大的升力,哪怕是在大迎角的情況下也不例外,所以,戰機的爬升就更是迅猛了。
如果是近距格鬥,這種戰機甚至會比f-16的動作更加的潑辣敏捷!
起飛之後,輔助進氣道就關閉了,機腹下麵的進氣口打開了。
現在戰機發展的方式,也是進氣道越來越短,己方的殲八那樣,直接從機頭進氣,到了最後麵,在機身內部流動的時候,氣流的動能就損失了不少,增加氣動阻力,看看米格29的這種設計,發動機艙和機身是涇渭分明的,幾乎就是一個短粗的發動機艙,吊掛在機身下麵的一樣,這樣,進氣阻力應該是最小的。
“希望我們這次的考察,有中央流體院啊。”秦風不由得感慨了一句,這次的考察,規模是很大的,時間也是很長的,秦風很想要去這種世界一流的研究院看看,蘇27和米格29的漂亮的外形,都是中央流體院做出來的,這也是蘇聯的一個特色。
在國內,沒有這種專門搞氣動布局的機構,雖然各個飛機研究所都有專門的空氣動力室,規模並不大,根本就無法進行係統的研究,而蘇聯呢,是直接把這樣的一個專業拿出來,成為一個研究院,他們不研究飛機,隻研究氣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