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雨宣告了一場旱情的結束。
趙昌也不再隻是聚焦於農田,而是偶爾去毛小隊所在的研究大院觀摩。
最開始毛他們是在毛家搞手工。
但工程量變大之後,需要更多的人手與空間,建造水車的地方換成了大片空地,抽空圍個欄,搭個棚,這裡就變成了新的生產地。
除了有一群熟練工帶人造水車,還有另一批人聚集,研究如何再對此進行改造,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趙昌現在閒得像個二大爺,沒事就擠進研究小隊裡旁聽,聽一耳朵激情討論,時不時再插兩句嘴問點問題。
將閭對此有一丟丟傷心,他還以為昌會有更多時間陪他,但沒關係,他能忍。
可另一個人旁觀許久,實在忍不住了。
林有點急。他攔下又要出門的趙昌,問“您還記得來房陵的原因嗎?”
趙昌還以為林是來問錢的,原來不是,說“我當然記得。我與父親說,我要出來做點事,然後父親同意了。”
林不是這個啊,哎,您就彆開玩笑了。
他問的是趙昌還記不記得秦王的囑托和那批人搞好關係。
林說“八月就要結束,九月後您要回鹹陽了。”
再不抓緊就沒時間了親。
“我知道啊。”趙昌轉頭回去,示意林也跟著他進屋。
哼,老登,這時候知道關心我了嗎?
“你在著急什麼?你不是知道與毛研究水車的人裡有呂氏門徒嗎?”趙昌就納了悶了,林在操什麼心。
林說“人屈指可數。”
加起來也就十來個吧。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趙昌反駁。
陸陸續續遷來房陵的人有近萬,他怎麼知道裡麵有哪些是真人才,哪些是渾水摸魚的東西。
趙昌原本的計劃是以水車和林的金庫為起點,在房陵搞一個技術研發推進的試點。等那群新的狗大戶來之後,騙騙他們的錢,再騙騙他們的人。
最好在離開前從中篩出幾個起帶頭作用的,把研發的這種氛圍保持住。數年之後,房陵就能成為先進縣,成為技術人才的搖籃。
但他沒想到會有旱災啊。災難當頭,哪裡還有心思想彆的。
不過,也是借此,不需要他費勁考察了。
趙昌說“在這種關頭,關注到毛的人,能願意參與的人,是真正可以重用的人才。”
毛的研究大院裡,要麼是熱心腸的好人,要麼是有研究精神的開拓者,要麼是有錢又有閒的大金主。
這些都是妥妥的未來支柱,德才兼備。
“我認為這樣已經足夠了。”趙昌並不貪心,“還是說,你覺得不過幾月時間,我能夠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讓那萬人納頭便拜嗎?那你對我的期望太不切實際了。”
而且就算他們想拜,我還不想收呢。你當我是瞎眼的垃圾桶嗎,什麼都要。
林就不說話了。隻要二公子心裡有數,他便沒什麼可說的。
短暫的談話結束,趙昌按照原計劃繼續去旁聽大家思維的碰撞,並在其中做點似有似無的引導。
在這種微妙的努力下,研究院的課題不出意外變得越來越多,大家的未來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當當。
《試論多人協力水車的可行性》
《如何利用山中水流》
《水的衝擊力》
《淺探製造房車的最佳用材》
《遠噴、灌溉與傳導》
《水車的組合使用方法》
……
趙昌在離開房陵前,掏心掏肺,把自個兒的經驗,與目前能想到的可行性高的事項全交待了一遍。
複盤一遍,他覺得這次房陵之旅過得相當充實,非常圓滿,自覺已經超額完成目標。
在車隊開始整備時,趙昌不覺得不舍,反而非常期待。分彆隻是暫時的,他相信他們終有一天會再相遇。
但愁緒卻感染了大部分人,特彆是扶蘇與將閭。扶蘇還好一點,隻是最近不愛笑了。
將閭本來就話少,現在越來越自閉,有一天甚至大晚上不睡覺偷偷跑出來,在院子裡抱著雞無聲落淚,把魚嚇得夠嗆。
魚把這件事告訴趙昌。
趙昌反思.jpg。最近確實沒關注三弟的身心健康,我的錯。
他請林再加一輛車帶雞。林很無語地答應了。
將閭這才變得像重新注入了靈魂。他的開心是安靜的,早上早早起來,守在趙昌門口,等趙昌走出來,對人露出第一個小小的笑容。
等到物資終於準備完畢,與趙昌相熟的人紛紛前來送行。也許在最初時,房陵的人們隻把他當做陌生的新麵孔,但趙昌帶來的抗旱利器,以及那兩個多月的一同奮鬥、並肩作戰,讓大家真正將他放在了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