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公子和大王相談甚歡?
為什麼二公子身邊的人也牛得不行?
是這個世界有問題,還是我有問題。
他們對趙昌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但沒有機會接近。
趙昌平日除了在車裡躺板板,就是偶爾出去陪爹,根本不和其他官員進行接觸。
但他身邊有稍微了解情況的侍從,最終通過閒聊替趙昌洗白幾分。
起碼證明了二公子不是傳言中那種人。
所以在典利來打聽的時候,答者將內容潤色一下,“外出遊玩”換成“外出遊學”,其他一知半解的就含糊過去。
最終向桓齮交出那樣的回答。
桓齮簡單聽一聽便沒放在心上,對他而言,知道身份就夠了。他現在忙著分批次解散民兵,讓他們回家春耕。
打仗歸打仗,不能耽誤種地。
一般來說,各國對於戰爭時間的選擇有一條心照
不宣的規則,春耕與秋收時能不打就不打。
但如果非得開戰……那也是沒辦法的事。隻能說儘量不要影響種地大業。
這邊桓齮將趙昌過耳忘,趙昌也差不多,他壓根就沒主動打聽過桓齮等人的消息。
在趙昌眼中,現在還不到他接觸軍隊的時候。他對自己這次行動的定位很精準一個陪秦王的吉祥物掛件。
掛件嘛,抽空陪陪爹就行了。做其他多餘的事,不僅拿不到好處,還容易得不償失。
陪完爹,趙昌便在有空時帶著魚和幾個人在周圍轉悠,看一看新奇的氛圍。
這裡環境不是他最初想象中的肅殺邊境,仔細一想,秦趙南方的交界確實不是偏遠地區,不是那種防範外族的淒涼地盤。
嚴格意義上講,這裡不僅不肅殺,反而生機勃勃。
鄴地附近已經變得極其適合耕作,黔首百姓自然不會浪費優渥的條件,紛紛走出家門開始準備今年的勞作。
田中的主要作物還不到播種的時候,他們需要先犁土翻曬,犁斷雜草的根,切碎板結的土塊,曬死更多蟲子。
但部分瓜果種得更早些。起碼趙昌已經看到人家屋前的地上長出藤條,有農戶正在打理,長勢良好。
不知道這是什麼植物,趙昌掃了一眼,看葉子認不出,沒放在心上,繼續往前溜達。
他又晃悠一段路,抬頭看看太陽,遙望一下爹在的地方。
走得夠遠了,差不多該回去準備吃飯了。
趙昌開始帶人返程,途徑收拾藤田的農戶。
歸程走了大半,他卻慢慢停住腳步,站在原地思索,對內心疑惑的魚說“等會……我要再回頭看看。”
他與感到莫名的魚等人再次折返,停在那家藤田附近。
農戶還在打理他的瓜藤。
趙昌看著那農人,出聲解釋“先前經過他,他就在打理;返程經過他,他還在忙活。到現在我們折回,他仍然沒停。”
他在做什麼,為什麼需要搗鼓這麼長時間?
藤出問題了?可是看起來長得挺不錯啊。
第一次看到人時,認為正常,就沒多加關注;再度入眼後,他越琢磨越奇怪,因而趙昌沒忍住,回身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