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認栽的林如海(1 / 2)

“哎呦,聽說了嗎?二老爺最近總是會在前院書房默默的給咱們家過世的姑奶奶寫悼詞呢 ”

“曉得,曉得的!咱們聽說不光是咱們二老爺在寫,就是前院的那些個請客相公也作了不少”

榮國府的下人們聚在一起的一個午後,有兩個婆子閒聊的時候似是不經意的說道。

一個在外邊來的憨貨不知內在的機緣,聽了這話,又覺得跟自己平日的見聞有所不符就忍不住問道:“老嫂子,你們說的是什麼時候的事兒啊?”

最開始說話的那個聽了這話,連個哏都沒打和之前一起說話的婆子對視李眼,則馬上信誓旦旦的說道:“還不就是這段時間啊,一直都是的啊。你都不知道的啊?”

憨貨還是沒能及時的理解,不過好在還是清楚自己是新來的,不能反駁人家的話,又不願意違背自己本心,隻好老老實實的承認道:“不曉得哇!”

開始說話的那兩個,看著家夥說到了這個份上還不醒腔,索性也懶得搭理她了,隻是學者她的口音,很是不屑的說了一句:“這個都不曉得,那你還曉得什麼噢!”

說完,根本也不再等她說話,就又轉身開始繪聲繪色跟其他的下人們形容起二老爺賈政進來時如何的思念妹妹,如何情深意重的!

都說‘謠言止於智者’,但許是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智者,生活在這庸碌世界當中的大多數人們還是信奉著‘空穴不來風’之類‘頗有依據的事實’。

謠言總是這樣,在慢慢的口口相傳之中開始漸漸的補充許多的不足和疏漏之處,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信任。

榮國府的奴才們大多可以說是非常熱衷與各種小道消息的傳播,又加上在這個過程中個彆主子有心的一兩句‘這話下回不能再說了。’之類看似禁止,實則坐實了謠言的話語,。就更加激發了他們私下傳播的熱情。

並不是所有的好事都不出門的,尤其是對榮國府而言。

有什麼樣的主子就有什麼樣的奴才,榮國府裡麵不好事兒又不吹牛的奴才早已經作為瀕臨滅絕的物種了!

所以沒過多久,整個京城稍微聽得外邊一點八卦的人家就都知道了,榮國府裡麵的二老爺是多麼情深意重的一個人,而且雖然是多年未見但兄妹感情是多麼深厚的了。

這樣在內宅之中流傳出來的消息,瞧著是再也稀鬆平常不過。而關注最多的外人也不過是些內宅婦人。

就算偶爾有些政客得知了,也不過是品質高潔的對賈政愈加讚賞一番,或是抱負遠大的對賈政的婦人之仁嗤之以鼻罷了!

也絕對不會有人去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因為說白了。費了這麼大的力氣說謊總還是要有原因的吧,就這麼左右的一合計,無論這則傳言是不是真的。都對賈政乃至整個榮國府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按照常理推斷的話,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值得說謊的必要

沒錯,這個其中自然是不乏賈老太君的手筆了。也是在宮中回來之後就留下了小兒子賈政商量的結果。

賈政可能與政事上沒有什麼建樹,不過在與聽媽媽的話。這一方麵怕是古往今來都是排的上號的了。當然也是截至目前為止的!

最初賈政聽了母親的安排,心中並不覺得會有預期的效果出現,不過這並不影響他是雙手雙腳讚成的。

為什麼不呢?又不用自己去安排什麼!況且就母親現在的安排算來,不管事情最後成還是不成,自己卻是絕對的受益者這一點是不變的了。白白的得了好名聲,還能趁機又把自家大哥給比到臭水溝裡麵去了。何樂而不為呢。

都說是人心難測,可賈老太君高明就高明在了這一點上。

把握了最是複雜易變的人心,也就把握了整個輿論的導向。

等早已經流傳已久以後。又有誰還會記得這則傳言就是在榮國府的老太君進宮麵見了甄貴妃不久以後的事情呢?

賈老太君的手段之高超,饒是甄貴妃這樣久在深宮的人物,看了前前後後的這些安排都不得不為她的耐心讚歎。

是的,賈老太君的這一局贏就贏道義和足夠的耐心身上!

轉眼又是秋天將近的時候了,還在院子裡麵對著一彎皓月的晏玉正在懷念著去年中秋的時候。那時候母親還在,自己和姐姐還是圍繞在父母的身邊撒嬌賣萌的。轉眼間又是秋風瑟瑟的時候。

庭院依舊還是那個庭院,終究難免有了幾分物是人非的蒼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