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朱元璋看完朱檀的這些文字,口中一直喃喃自語,想要參悟其中的意思。
朱元璋早年當過和尚,如今也是十分推崇佛教。
可如今的佛,已經不是當年的佛。
相反,這一份道教的修道詩給了他這個皇帝一些體悟。
作為雲就要思考雲應該思考的事情,作為水就應該思考水應該思考的事情。
也就是說在什麼位置就應該思考什麼樣的事情。
切不可僭越。
臣子們在皇帝手下辦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但看這一首詩其實是片麵的,但結合之前朱檀舉的例子。
朱元璋逐漸明白了一些道理。
天下大勢,為擁有絕對實力的皇帝者所控!
這一點,朱元璋自認為做的很好。
如今的大明,足以證明這一點。
朱元璋想要繼續知道接下來的分析,可傳單早就看完了。
有種意猶未儘的感覺。
“哼,好小子!竟有如此遠見,還敢妄議國策!”
“不過咱看在他說的還不錯的份上,就饒過他了!”
“咱對於這個老十,是越來越好奇了!”
“以後有他輔佐允炆,定然可以讓大明朝長盛不衰!”
“咱的奉天殿上是血流成河,可這大明朝的天下卻是更加繁榮昌盛!”
朱元璋將傳單小心翼翼地收起,心中不免生出一絲悲傷。
若是標兒在,大明朝將會是怎樣的盛況……
耿炳文在一旁適時開口道:“皇上,十皇子的才能在臣看來,不下於其他皇子的才能之下。”
“單是這一番策論,就足以讓朝中那些大儒們啞口無言。”
耿炳文敢跟朱元璋討論這樣的事情,自然是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畢竟,朱元璋死後,耿炳文可是靖難之役中唯一一個可以擋住燕王朱棣大軍的老將。
隻可惜,耿炳文終究還是被朱允炆所懷疑,卸了兵權。
“你竟然對這個逆子有這麼高的評價?除了太子,這可是第一個讓你有這樣評價的人!”
朱元璋有些詫異地看了一眼耿炳文。
“十皇子殿下雖說脾性頑劣了一些,可陛下的皇子們,除了太子殿下外,誰年輕的時候沒有做過幾件糊塗事?”
耿炳文有些感慨。
這些年各大藩王在封地裡麵的所作所為,朝廷是一清二楚。
秦王朱樉再封地裡麵昏庸無道,實施暴政。
晉王朱棡在去往太原的路上就無故鞭打出世徐興祖,到了封地更是肆意妄為。
諸如此類在應天府國子監表現得如同乖乖綿羊一般的皇子,到了封地裡麵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的例子。
簡直不勝枚舉,如此一對比下來,朱檀做的那些事情,簡直算不上什麼暴行。
或者說,根本就是對兗州府每個老百姓都有切實幫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