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有些先鋒電影會故意殺死一個主角,但這是因為這樣的電影會有多個依靠某個線索穿起來的主角們,而並不是真正的沒有主角。
但顯然《源代碼》不是這麼做的,他們直接在電影開場不到十分鐘的時候就殺死了主角。
《源代碼》是商業類型片,而這類電影都有固定的敘事結構,而最為常見的就是所謂的“三段式”。即便商業片要故弄玄虛殺死主角來博眼球,也不會安排在這個時間點上做。
而當男主角再次出現在火車上,很多看片人員又麵露微笑,暗道還不是又讓男主角“複活”了。這種噱頭他們可是看多了,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
可是男主角很快又死在火車爆炸中,然後他第三次出現在火車上。
這些看片人員都麵麵相覷起來,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蕭雅雯是故意讓男主角死了這麼多次,而每次死亡就是一個循環的開始。
而在看片人員摸不清著頭腦的時候,蕭雅雯就講男主角其實是被插入到一個火車爆炸案的臨死前記憶裡去調查案件的。
當蕭雅雯拋出這個設定後,看片人員頓時興奮起來。因為這個設定可是非常新穎的,而且誰沒有好奇過彆人的記憶裡到底有什麼這件事。
而現在在《源代碼》裡,警察都可以插入到對方的記憶裡調查案件,這偵破過程頓時變得“高大上”起來。
而在後續的情節裡,蕭雅雯又不斷完善這個設定。首先要插入到他人的記憶難度非常高,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其次又補完了男主角在現實和記憶裡的兩條劇情線,讓男主角的人物弧光變得更加完善。
當然考慮到國情,蕭雅雯對男主角參與記憶調查這件事的動機做了修改。原版男主角幾乎是被強迫參與的,但在修改版裡男主角慢慢意識到自己是在“死亡”前自願參與到實驗裡的。
() 隻不過在最初的記憶插入實驗中,男主角的記憶很多還沒有蘇醒過來。
有了蕭雅雯的這個修改,在現實裡負責調查案件的機構也沒有顯得很“邪惡”了。
隨著大家跟著劇情慢慢走到影片即將結束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男主角在調查結束後該怎麼辦?
因為大家心底還是有個最樸素的願望,那就是“好人有好報”。儘管大家喜歡看編劇和導演各種“折騰”主角,但正麵主角必須有個好歸宿也算是大部分觀眾的要求。
“這部電影的結局不好設計啊。”此時有人跟旁邊的友人小聲嘀咕道。
友人聽完後頗為讚同地點點頭,“男主角必然要死,這個就讓觀眾很難接受了。而且就算案件破了,火車上的人還是都死了,等於是全滅結局,估計這部電影的評價不會太正麵,還很影響長期票房。”
而就在大家擔心這部電影的結局會崩盤的時候,蕭雅雯開始透過女二號的嘴慢慢透露出一個情況,那就是量子糾纏狀態。雖然真實位麵的人常常揶揄,遇事不決就量子力學。
但實際上基於量子力學還真能解釋“平行宇宙”,當本位麵的時間線上出現一個拐點,那就必然會誕生一個新的宇宙。也就是說,任何人其實都有無限可能,隻不過另種可能在另個宇宙罷了。
雖然蕭雅雯這套理論並不是很站得住腳,但在邏輯上還是說通了。因此當男主角最後阻止了火車爆炸並和女主角一起走下火車後,大家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而就在大家心滿意足的時候,女二號的手機忽然響了,因為她收到了本應該死去男主角的短信……
“這是怎麼回事?”馬上有人驚訝地問道。
“按照‘平行宇宙’理論,那意味著男主角去了另外一個宇宙才對啊!可現在他居然能聯係女二號,那豈不是意味著電影展示的這個宇宙其實就是發生過改變的宇宙?”
“所以因是果,果也是因,這完全是個循環啊!”
“我估計還要再看幾次才能理解。”
而更多的看片人這才意識到《源代碼》在科幻元素之外,它更重要的元素還是“驚悚”。他們不僅開始感歎這部電影情節的設計精妙,同時也感歎蕭雅雯不愧是懸疑片新生代導演中的翹楚。
薛永清等大家的討論聲慢慢平息下來後,微笑著說道:“敝司給諸位準備了商務便餐,不如我們用過午餐後到會議室裡詳談?”
蕭雅雯知道剩下的事情就是薛永清的了,畢竟她作為導演對於具體的發行事務隻能說略懂,因此她就安心在談判中當個吉祥物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