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通商絲路,折戟林邑 39:擒羯誤綁拜占庭,論功加封臨賀公(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021 字 6個月前

五弟桓衝,年少氣盛,作揖道:“當初羯部入中原,也是朝貢納稅,結果怎樣,大亂中原,不如處死,以絕後患。”

三弟桓豁道:“五弟所言,太過魯莽,太後有旨,應以懷柔之策。史書有雲,犁犍國,遠在海西,在西漢之時,便與中原交易絲綢,由此開絲綢之路,遠播漢威。”

軍師郝隆道:“可犁犍國人這副容貌,無論走到何處,都會當做羯人,一張惹禍之貌。”

桓豁道:“究其原因,自大晉遷都建康之後,與西域諸國,久無聯係,鴻臚寺也被朝廷裁撤,關門度日,沒了邦交。乍見胡人,便當做羯胡,仇視相對。如今收複西蜀、漢中,羯部與西域邦國,也當區彆相待。”

眾人聽了,覺得也是,自中原大亂,沒了西域音信,幾乎喪失了外交,連主管外交鴻臚寺也不複存在。桓溫對三弟是格外信服,又說道:“我大晉雖剩半壁江山,但是西域諸國,甚至西海之西,仍舊仰慕,可見二京雖丟,餘威猶在。”

“兄長之意......”桓豁問。

“犁犍國使團,萬裡而來,應令其進京朝賀,拜見天子。如今朝廷又有懷柔之策,就命降主李勢,與犁犍國使者一同回京,一來報捷邀功,二來恢複邦交。”

收複西蜀、漢中,桓溫命三弟桓豁解送被俘的降主李勢、犁犍國使者十餘人,乘船東去,返回京師建康。真可謂:

漢由魏晉遠名揚,華夏昌盛傳氐羌。昔歲漠丘連瀚海,今年巴蜀接荊襄。

功威有際連絲路,德業無崖化狄荒。萬裡為朋誠可貴,經年駝隊路悠長。

捷報飛傳,俘獲甚多,文武百官一同上朝,朝賀大捷。丞相司馬昱奏道:“微臣啟奏太後,永和三年五月,偽漢主李勢自縛獻降。偽漢餘部,於漢中臣服。反賊李勢,及其宗室李福等十餘人,即日押赴京師,等候朝廷問罪。”

褚蒜子道:“平定西蜀、漢中,先帝多年夙願,既然桓溫有此戰績,理當封賞有功之臣。”

丞相司馬昱道:“桓溫收複西蜀,功勳卓著,可封豫章郡公、征西大將軍。”

庾希奏道:“太後此事,萬萬不可,桓溫雖善用兵,但彆有用心,他曾言若不能流芳百世,尚足矣遺臭萬載。此言何意,乃是奸雄之念!”

褚蒜子道:“桓溫雖有狂言,但收複西蜀,功勳卓著,若無封賞,如何激勵將士?”

庾希道:“豫章郡公太過顯赫,若是有朝一日,桓溫收複二京,豈不是要封王?”

眾臣一聽,覺得此言也有道理,桓溫性情狂妄,又敢擅作主張,都怕有朝一日,功高震主,眾人也覺得該留些餘地,以便日後再封。

庾希接著道:“異姓者不可為王,豫章郡公,封爵過高,不如就貶一級,改封臨賀縣公。”

“那就改封臨賀縣公,加征西大將軍。”

司馬昱道:“成漢王李勢,兵敗投降,已被押赴京師,請太後定奪。”

“此事桓溫有何主張?”褚太後問。

司馬昱道:“以臣之見,桓溫曆次奏章,也力主懷柔之策,收複人心,廣納賢才,可謂高瞻遠矚。蜀中氣象,一片向好。”

庾希道:“啟奏太後,桓溫所謂懷柔,意在收買人心,自豐羽翼,其心不可測。”

“懷柔之策,桓溫與哀家不謀而合,既然桓溫力主施恩於人,哀家若殺李勢,未免有些心胸狹窄,更不得人心,就封其為侯,留在京師。”

司馬昱又道:“微臣聽說,此番除了押解李勢回京,還送來了犁犍國使者。”

庾希奏道:“啟奏太後,自五胡入中原,都城南遷,與西域諸國,再無聯絡,誰也不曾見過西域人,如何交流?”

老臣庾條道:“西域與中原,語言也不通呀。”

“是呀...是呀...”大臣們交頭接耳,討論著早已陌生,且中斷許久的西域外交。

褚太後道:“桓溫已把使者送到京師,既然都沒見過,不妨就見一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