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蘭亭盛會,三足鼎立 72:鄧羌獨闖斷眉山,殷浩分兵攻州縣(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753 字 6個月前

“那本王又當如何?”

“將計就計,兵法雲:示弱。”

“示弱?”苻健道:“軍師申而論之,我等洗耳恭聽。”

呂婆樓道:“晉軍之錯,錯在招撫,褚太後婦人之仁,不肯痛殺。天王可箭書告知,有議和之意,待其招撫之時,自有破敵之策。”

“好,”苻健道:“立刻傳令,後退四十裡紮營,舍棄些許輜重甲仗,詐逃示弱。”

眾將領命,前秦五萬大軍,趁著晚間,夜黑寂寥,連夜拔營,往西後退四十裡,故意丟棄甲仗旗幟,以造假象。真可謂:

連夜起兵先出逃,退而示弱趁星高。

晉軍自當威風大,秦馬鋒芒靜莫嘈。

秦軍不戰而退四十裡,殷浩坐在中軍大帳,樂得合不攏嘴,對眾將說道:“我分兵出擊,各州縣望風歸降,秦軍潰退,此戰勢在必奪。”

魏憬言道:“秦軍潰退,何不乘勝追擊,殺個片甲不留?”

“不,”殷浩道:“太後素有懷柔之心,意在招安,融合五胡,苻健迫於大勢所趨,早晚必降。”

眾人正在交頭接耳之時,庾統快步進帳,作揖道:“啟稟大都督,方才有秦兵弓騎手,射來箭書一封,獻於帳前。”

“拿來我看。”

呈上那封箭書,殷浩寥寥看罷,不禁喜道:“果不出諸公所料,秦王苻健已有言和之意。”

謝石、謝萬、庾統、王彬之、劉啟等人,紛紛圍了上來,念叨著招降之事,軍師王彪之道:“大都督不可輕信。”

一語驚散眾人,殷浩問道:“為何不可信。”

“晉軍分頭出擊,秦軍首尾難顧,應疲於奔命,反而棄州棄縣,退兵四十裡,是何道理?”

聽王彪之這麼一說,眾人也疑惑起來,殷浩道:“以軍師之意?”

王彪之道:“雖然我軍勢頭正盛,但秦晉兩軍,至今不曾決戰,斷眉山之戰,更是未死秦兵一人。以我看來,退兵有詐。”

殷浩道:“有詐無詐,一探可知。”

“如何探知?”

殷浩道:“我麾下長史,名叫曹茂之,此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善於言辯,可命其出使,傳諭招安。”

王彪之道:“苻健不戰而退,我猜其有詐,更當謹慎。”

殷浩道:“軍師放心,我自會叮囑曹茂之,多加小心。”

......

參讚軍師曹茂之在蘭亭會上,也是王羲之相邀的賓朋之一,受大都督殷浩差遣,奉命趕往秦軍大營,探查秦軍實情。

得知晉國來了使者,天王苻健問道:“呂軍師,事到如今,晉軍果然派人前來,晉軍攻秦,無非勸降招安,以軍師之見......”

呂婆樓道:“天王當親自相迎,此番晉國北伐,成敗全在此人。”

“哦?”苻健頓時茅塞頓開,問道:“莫非軍師已有妙計?”

呂婆樓嗬嗬笑了起來,摸了胡須,笑而不語,一旁苻黃眉道:“軍師莫笑,有何妙計,請快快講來。”

“事關天機,不可泄露,諸公莫問,且去恭迎便是。”

“好,”苻健道:“諸位將軍,隨本王出營,恭迎晉國使者!”

天王苻健率左右文武將官,一起出營,遠遠望見轅門外,矗立一人,身長六尺,頭戴無幘冠,身著草青色的長袍,腰懸寶劍,牽著一匹百裡快馬。近看長相,曹茂之麵如白玉,一對短眉,遊魚眼,鼻正唇薄,八字須髯,三十幾歲。

此行議和,除了使者曹茂之,左右還有兩名侍衛,跟隨其後。天王苻健走出轅門,笑容可掬,一臉和氣,先行作揖行禮:“聽聞茂之先生至此,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苻健笑臉相迎,毫無傲氣,曹茂之覺得苻健是敗軍之將,不敢言勇,便自詡上國大晉使者,心中略帶幾分神氣,作揖還禮道:“上國使者,豈敢勞大王親迎?如此至誠,議和必有所成。”

苻健暗想呂軍師已定下密計,隻等你這上國使者自投羅網,遂假意笑了笑,一伸手道:“茂之先生,請寶帳敘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