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裴元略貪圖官祿,大帥若肯高官相許,裴元略必然動心,才好說服其歸順秦國。”
楊安雖是元帥,未敢隨口答應,畢竟有監軍在,苻方是苻堅的堂弟,深得信賴,便對監軍苻方說道:“監軍之見,可許那裴元略何職?”
苻方道:“既然此人文武兼備,又是可用之才,不如就以成都太守相許,勸他歸降。”
“好,就請李參軍前往劍門關,遊說裴元略,朝廷願以成都太守相許,隻要歸降,必有厚祿。”楊安道。
“下官領命。”參軍李威帶著主帥楊安的手書,單人獨騎趕往劍門關下,惡戰之後,劍門關城門緊閉,箭弩叢生,準備再戰。
可是守城將士,卻隻等來了一個文官,隻得回府上稟報,裴元略正與夫人趙氏閒聊,校尉言道:“啟稟將軍,秦國派來使者,說是將軍故交,請求登城相見。”
裴元略摸了摸胡須,說道:“那人可曾報上姓名?”
校尉道:“此人姓李名威,字博陽,隴右人氏,說是將軍少年同窗。”
夫人趙氏道:“老爺有這麼個同窗麼?”
裴元略道:“那李威與我有總角之交,早年同在漢中求學,卻有此人。”
趙氏道:“既然是故交,理當相見,看他怎樣說辭?”
“夫人所言極是,”裴元略道:“傳令下去,準李威進關,帶來見我。”
“得令。”
劍門關打開城門,將來訪的李威請進關內,帶到將軍府上,麵見裴元略。裴元略站在府院門口,一見李威,便作揖道:“博陽到此,有失遠迎。”
“遠略兄出府相迎,小弟實不敢當。”
二人見禮,一同走進前堂,賓主各座,趙氏夫人陪在一旁,寒暄幾句,李威道:“小弟此番前來,除了拜訪兄台和嫂夫人,另有良言相告,還望細聽。”
“博陽儘管說來。”
李威道:“如今小弟效命大秦天王麾下,輔佐在朝,頗得信賴,如今與兄長是各為其主,監軍苻方、大帥楊安願以高官相許,請兄台早日倒戈,歸順大秦,以免刀槍之爭。”
裴元略聽罷,嗬嗬笑了起來,說道:“賢弟當我何人,既知各為其主,怎好勸我投敵,去做二臣賊子?”
李威道:“兄台之才,智勇雙全,卻屈身大晉朝廷,鎮守一個小小劍門關,歲月匆匆,人生將老,豈不枉費一生抱負?”
裴元略道:“劍門雖小,乃咽喉要道,多少英雄豪傑,功敗垂成,止步於此,能阻十萬秦軍於此,此戰也可彪炳青史。”
“小弟以為,良臣待機而變,高鳥擇枝而登。天王苻堅,威震四海,恩澤八方,北伐代國、東征慕容,南討西蜀,無往不勝,五胡臣服,諸部敬畏,真乃世之英主也!”
裴文略道:“天高皇帝遠,苻堅又能知我幾分?更何況我乃大晉臣子。”
李威道:“這有何難?監軍苻方,乃天王堂弟,已奏請天王招納兄台為臣,隻要肯獻這劍門關,來日成都太守,便授予兄台。”
“成都......”
“是呀,有朝一日,兄台坐鎮成都,豈不格局更大,功業更廣,必將大有作為。”
裴文略一生摯愛功名,能為成都之主,那比鎮守劍門關,要廣闊多少。這時趙夫人從一旁說道:“老爺平生,最重仕途,這劍門關重山之間,峻嶺無數,妾身幾時才能陪老爺見識一番成都街市?”
“獻關絕非兒戲,身為武將,半生戎馬,豈可輕易倒戈?”裴文略起身說道。
李威道:“人生在世,功名為重,兄台倒戈,乃棄暗投明,扭轉乾坤。且聽小弟打個比方。”
已經心動的趙夫人道:“先生請講。”
李威道:“昔日裡,黃飛虎效忠商紂王,反遭暴君迫害,改投周武王,誅殺暴君,封神東嶽泰山,至今煙火供奉,絡繹不絕;又有西漢韓信,投奔霸王,項羽隻是婦人之仁,胸無大略,轉投劉邦,方有蓋世奇功。大丈夫在世,當效明主,大晉天子,無一人賢能,反被太後掌權,玩弄於女人股掌之中,豈不笑話?”
“李參軍說的極是,”趙夫人道:“大晉朝廷久受女流擅權,莫說褚太後六伐中原,就是十伐中原,也統一不了呀。”
趙氏已然心動,愛慕仕途功名的裴元略經不住誘惑,這才言道:“如賢弟所言,若能為成都太守,我願獻關。”
“好,兄長大仁大智,小弟這就回去複命,不知何日開關?”
“明日一早,便開門迎大帥楊安。”
“一言為定!”李威說服裴元略,便回去通稟。
到了次日,劍門關城門大開,七萬秦軍旌旗飄蕩,耀武揚威,收複險關。裴文略等將士恭迎秦軍。後有南宋詩人陸遊作《劍門城北回望劍關諸峰青入雲漢感蜀亡事慨然》詩曰:
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機變化亦逡巡。
陰平窮寇非難禦,如此江山坐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