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妖獸,打一個開門紅呢……
這問題很好解決,隻要膽子夠大,就不怕妖獸找不到自己。
嗯,李儉沒打算去找妖獸。仗著自己實力強勁,李儉想讓妖獸排隊找他,他再把妖獸全部解決。
當然,考慮到各種動植物都會對人類氣息抱有敵意,在這茫茫大海中,李儉並不打算唐突舉世皆敵,對於放出氣息蓋以誘敵,李儉敬謝不敏(說得好像他沒有才能一樣)。
有什麼辦法是隻會被強力妖獸針對,而不會被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群起而攻的呢?
從過去的戰鬥中,李儉學會了一件事——隻要肆意放出神識,在沒被發現自己是人類的情況下,強力的妖獸便會覺得是自己的領地遭到侵犯了,這種源於生物本能的領地意識會迫使它們中最強的那個過來和初出茅廬的愣頭青打上一架。
一般而言,這種戰鬥會導致其中一方死亡,而幸存者也不一定好過。在沒有完全壓製狀態下的慘勝如敗,勝利者往往還會遇上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可這和李儉有什麼關係呢,他是來秒殺妖獸的。作為戰鬥力高的莫名其妙的範例,他的戰例對其他修仙者來說沒有借鑒意義,但真的很能打工。
如果說在人類社會和填充地塊,李儉還要擔心自己大肆散發神識會不會引起他人牢騷,那麼在海洋中,已知目前會穿著這身衣服下海獵殺的修仙者少之又少,他便不再需要顧忌放開神識會不會影響他人了。
打定主意後的行動是最有效率的。神識從腦中解放——過去人們認為神識應該潛藏在識海之類的地方,但在靈氣複蘇之後,人們發現神識其實遍布全身,又由於人更習慣視覺聽覺嗅覺和大腦相應集中的位置,故而人為地將神識當成隻從大腦中釋放的修仙感官——向外高速擴散。
神識拂過泥沙、刺探泥沙之下,充斥浩瀚的水域,觀察快速生長的珊瑚礁,珊瑚礁中不斷活動的珊瑚蟲,與珊瑚礁共生的各種生物,在水域中組成魚群行動的小魚、泥沙下的蟹類——李儉挺好奇為啥在這還能有蟹類,但又是海洋生物又是靈氣複蘇,連珊瑚礁都長到這裡來了,有啥都不稀奇了。
徹底放出的神識以目前能達到的最高精度——每立方毫米分彆回饋信息——充斥方圓五十米的空間,再往外餘百米半衰,約莫距李儉三百多米快四百米,神識探查精度才下降了一個數量級。
如果人腦要嘗試總結這些信息,那將是個天文數字級彆的工程,光是精度最大區域內的信息,倘若每立方毫米僅隻回饋一個三色像素,也意味著這項工程的信息量單位得從PB每秒起步。
李儉的表意識是做不到的,不過沒有關係,人生來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也不是讓表意識處理原始信息的感官,神識作為靈氣複蘇後的感官,自然也不會讓表意識處理海量原始信息。
這是對修仙者本人來說宛如黑箱的過程,不過李儉不需要研究這台黑箱為什麼能夠起效,他隻需要享受黑箱的功能就行。
在方圓五十米的海域中,確實沒有發現有價值的妖獸。
探入泥沙下的神識有些浪費,深入泥沙半米幾乎就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生物,李儉將這部分神識收回,調往橫向。
向上探的神識也浪費,在神識探查掉了一個數量級精度的高度,神識探查都已經超出水麵了。沒有做足工夫便以球形探查就是這點不好,李儉選擇引以為戒,管束神識,加強橫向探查強度和精度。
將半衰範圍向外又推了五十多米,此時,李儉的神識探查,能在兩千米外準確感知到立方米單位體型的生物。
而這顯然夠用了。
一條不知是鯰魚還是帶魚的玩意顯然是此地頂尖的妖獸,或者它自認為是。在距離李儉一千六百米的水域中遨遊的它,被李儉神識掃過,便在轉向後向李儉迅速遊來。
李儉堅信這不是自己對海洋生物了解頗淺才不能辨彆生物的鍋:“我沒法拍照,但我得問一下,有沒有什麼活在深海三百米處,長得圓滾滾柱狀體一般,同時還帶須子和魚鰭的?”
“多長,多圓滾滾?”對方回複得很快,不過魚遊得也很快,估摸著能有四十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