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礦下。”
“那為什麼……他們多的時間在做什麼?”
“除了個人生理需求,其他時間大概在玩桌遊,看小說,看教材。”譚老師很保守地將“看教材”也放了進去,不過甭說他了,李儉作為聽眾也知道,想來會在自由時間看教材的學生,是極其稀少的。
“桌遊?”
“對。礦下電磁信號不好,聯網困難,所以他們經常在礦道裡打桌遊。”
李儉有很多槽想吐,比如礦下照明、聲音環境……然後他想起來,現在是靈氣複蘇後的世界,這些問題都可以用法術解決。
準確地說,大多數過去困擾人們的問題,這時候都可以用法術解決。如果不是在礦下確實沒有聯通更大局域網的穩定信道,除了吃飯問題,這幫學生大可將礦道建設得和家一樣舒適。
“那……吃飯問題呢?”李儉猶豫著問了出來。
“學生輪流上來帶飯。”回答更是乾脆利落。
李儉:我早該想到的,真的,我早該想到的。
考慮到本校的性質和靈山礦區的性質,這些飯菜必然是免費,或者接近免費的。對學生們來說,被帶到靈山礦區,如果不是有硬性指標,就地開擺才是通用選項。
就算有幾個學生會考慮到自己開擺會不會影響師長對他們的評價,而認真乾活,也不會影響學生整體的工作態度——開擺!
不過有一件事還是讓李儉挺欣慰的。即使是在廣泛的開擺思潮影響下,新星大學的學生們,平均工作時長也還可觀。
平均三小時,李儉回憶了一下自己的實習和見習,學長學姐的實習和見習……開擺的平均開工時間有沒有五分鐘都是個問題。
可見,新星的學生,起碼在開擺這方麵,也開擺了。
“就算這樣,也能出貨?”
譚老師點頭,不過這隻是他掩飾自己內心慌亂的手段。
他和李儉之間確實有代溝,他在聽到“出貨”的幾秒後才反應過來是挖出靈石的意思,不過本著領導正向提問就先迎合的道理,他還是先點了頭,再做解釋:“我校在靈山分部的出產還是比較可觀的,平均每天可以出產兩千到三千枚靈石。”
李儉:?
“你再說一遍?”
“平均每天可出產兩千到三千枚靈石。”
李儉心裡的小算盤劈裡啪啦一打。兩萬人三小時工時,往少裡說,平均三十個小時工時出一枚靈石,自己運氣不好二十四小時沒出就算了,但按照大數定律,整個靈山礦區,就算人人下礦八小時吧,怎麼著這靈石產量也快衝上千萬量級了。
但咱一年前來的時候,不是說一天產出才十萬嗎?所以靈石供應緊張,長期居高不下。現如今一天產出都衝著千萬去了,這家夥還能這麼緊張?
李儉腦子轉不過這個彎,隻好發問:“那靈山礦區一天能產出多少靈石?”
對於這種李儉一查就能查出的問題,譚老師回答得更快更自信:“一天能有千萬枚靈石吧……不是我們學校出產的少,其他組織機構畢竟更專業,我們還要以教學為目的,快不起來。”
李儉聽譚老師話頭,似乎覺得自己是在怪罪他管理不好,致使靈山分部產出不如其他組織。但摸著良心,李儉說這話的意思,隻是想問問靈山礦區到底有多少產出。
“這麼多的產出,為什麼現在的靈石市場價格依舊居高不下?”李儉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譚老師看向他的目光,一瞬間充滿茫然。
那是前兩天臨時抱佛腳狠過資料、生活工作積攢下來的閱曆,都一下子應付不了的問題。
這題超綱了,但不是超上限,是超下限。
譚老師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整理好思緒,確認李儉應該不是對自己提了一個難度高到需要思考是不是出錯問題的疑問,再確認自己應該對李儉說點什麼。
“校長,這個產出……相對需求來說,還是比較少的。”斟酌片刻,譚老師開口,語氣和緩。
“怎麼說?”
“需求……倘若人人都要突破築基,以現在的產出能力,就算每一顆靈石都用於突破,也需要二十多年才能實現。更不用說各項科研項目需要,各類工程需要,還有一些……保密項目。”譚老師開口,最大的一條,便是人人突破築基的需求。
這玩意放在其他文化環境都不一定是剛需,準確地說,應該一定不是剛需。奈何這裡是華夏,有點事情做的不好,就會被人明裡暗裡指著脊梁骨罵的華夏。
全民突破築基,是在發現提升境界的正法後,理所當然的需求。人們隻會質疑如何做到,而不會質疑為什麼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