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烏程的教育集團(2 / 2)

媽的,這活怎麼乾的這麼抽象,哥們從錢安跟車到平西,就是為了窩在臨時駐地裡吃口飯?

等用餐完畢,李儉閒得無聊跑出駐地大樓,就看到樓外大門上掛著的金字招牌。

擦了擦眼睛,再看,金字招牌還在。

應該說,平西聚居區提供的通信質量服務還是很到位的,起碼李儉一個電話就能讓遠在另一邊的張博學接起。

“喂,老張!”

“什麼事?”

“為什麼我在平西聚居區的臨時駐地看到了叫做平西分校的牌匾?”

“哦,你說這個啊。你也不是不知道,咱們有支援平西教育的責任,然後呢,咱們吳會省以前搞教育支援,都是讓做得好的學校成立教育集團,接著入駐當地,開分校,分校本校齊平評估。你是烏程人,你們那邊早期不是做的特彆好嗎?”張博學說話間便翻了李儉的舊賬。

這是吳會省試行的教育方式,準確地說,這是專門在烏程試點的內容。

在烏程,中小學都會成立教育集團,集團下可以隻有一所學校,也可以有很多學校。它們的教學質量會被無視分校本校的差異進行綜合評估,一旦某個教育集團的“業績”特彆好,它就會被要求“吞並”當年最差的教育集團的最差的學校。

如果那個教育集團隻有一所學校,照吞不誤。

這套手法讓所有想要長期炒學區房的家夥都在烏程吃了閉門羹。因為教學質量評估就在那裡,完全無視分校本校差異,沒有特殊權重,隻要吞並“最差”學校的教育集團沒把這所學校看做自身的一部分,沒有傾斜資源搞建設,投入師資帶動教學質量提升,下一年就得挨批評,重則褫奪。

而這就意味著在烏程,沒有人會認為一片學區房可以“永遠都擁有最好的師資”,又或者“永遠都隻能分到最差的師資”。因為有一整套辦法逼著那些教育集團將自己的資源一視同仁地供給手下的所有學校,如果做不到,要麼把本來擁有的學校吐出去,要麼就挨批,第二年少資源——這些事往往還會一塊發生。

這套手法會進入兩種局麵。一種是當地隻有一個教育集團在認真做事,數年之後成功一家獨大,吞並了本區域的全部學校,成為實質的唯一教育提供者。

可能會有人想了:誒呀,這不是壟斷麼,壟斷可沒好事啊。

但對比一下,凡是比該教育集團均分還要差的學校才會被吞,合著所有被吞的學校都是在被吞了之後教學質量有所提升,那為啥不支持被吞?

喜歡更低下的教學質量?希望給自己的地球ONLINE遊戲體驗上點強度?

再者,烏程的教育局也不是二逼。真要有教育集團能在全區域製霸,製霸當天,該教育集團就得破繭成蝶——恭喜你啊,製霸完了,現在該進行二周目了,準備一下和自己的分裂體打架吧。

第二種局麵就很良性競爭了。當地有複數教育集團在認真做事,雙方你來我往,今年我乾的不錯,吞掉你一個學校。明年我因為多吞了個學校,教育質量堪堪持平,被你後來居上,又把我的核心學校吞掉一個。雙方角力的時候,其他小教育集團也磨刀霍霍,準備提升自身實力,給這倆來點狠的。

多方爭奪之下,教育資源流動那叫一個快,烏程的基礎教育建設就這麼被卷上來了。

在李儉在校期間,這種事便經曆過不少。小學的時候,他就讀的教育集團風頭無兩,幾乎每隔兩年就要吞一個小學校區,接著蒸蒸日上。初中的時候,不過三年時間,他就讀的教育集團也吞掉一座初中。高中的時候比較慚愧,他考得差了,進了本地排名第二的高中教育集團,那三年那叫一個打雞血啊,整個教育集團都衝著第一使勁,到他畢業的時候,全校一本上線率達到了一半。

可惜,還是第一名技高一籌,人家一本上線率百分之八十。

就這,都讓李儉母校的校長高興得差點連夜開香檳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