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能不能同樣接受中小學教育(2 / 2)

它不需要理解人族究竟在靠什麼精準通信,它並沒有見過人類的電磁通信技術,但它自己身上就有神識,它知道其他修仙者應該也有,利用神識的遠距離通信應該是可能的。

這是一個巧妙的誤會,不過在吳會之餘,它認識到,人類之間一定有種交流的規範。這種規範在華夏被稱為語文,載體被稱為語言或者是文字,對日常使用中文的華夏人來說,運用中文隻有“巧不巧妙”“是否有誤”的差彆,而不覺得這是一門溝通各學科的橋梁。

於是,柳謹對人類可能擁有的這種規範起了興趣,再後來就發生了舉族遷往吳會省南部,請人教自己語言的事。

時至今日,柳謹的中文水平已經可以在成年人語文水平考試中拿個高分,越發明白,華夏人族有很多學科很有用,有很多學科應該學。雖然它還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來學習,但這不耽誤它發現,這些學科知識體係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種族的曆史,如果這個龐大的種族能夠在多種學科建立知識體係,那麼長江柳族無論怎麼比,都看不到脫離人族後能夠高歌猛進,成為紀元勝者的可能性。

大概是見世麵的衝擊太大了,在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的時候,柳謹的三觀已經被衝擊成技術製勝和人族忠實臣子的模樣。

如果今天張博學不提出,那麼柳謹日後自會找地方學習。隻不過在柳謹心裡,學習人族的學科或許要它付出什麼,卻沒想到張博學會主動提出,讓長江柳族的個體接受人族的教育。

更彆說接受教育的前提是增加本族的金丹期,柳謹作為族群族長,對本族的高質量發展(這詞還真挺好用的)更是完全上心,意識到張博學所說的教育之事,又能提升本族群的實力水平,又能讓本族學習人族的各學科知識,心裡已經拿定了主意,一定要讓族群後起的個體學習人族的先進經驗,如果有可能,學的越多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意向,我族有,如果華夏人族願意接受我們學習,並且讓本族的金丹與華夏人族一同學習,我們當然有意向。不過作為本族的族長,我需要了解一些信息。關於所謂的學習,新生的金丹期個體是否能夠接受與華夏人族相同的中小學教育?”柳謹通過先前的語文學習,已經知道華夏人族有中小學階段的教育。

同時,通過與各大高校的簽約,它隱約意識到,中小學和大學絕對是不一樣的東西。如果張博學代表新星大學招生,那就一定要把中小學教育也談下來。

李儉都聽懵了。

啊,這年頭文化殖民都能讓被殖民對象上趕著當的嗎,怎麼這邊講的還是大學教育,另一邊就打算連中小學也包辦了?

雖說長江柳族在教育方麵的建樹比較稀缺吧,但全部掛靠人族真的合適嗎,這比過去附庸還狠啊,附庸充其量也就強行要求質子必須扣在都城,宗主國再用功名利祿引誘附庸精英主動投靠,怎麼今天乾脆把底都刨乾淨了?

李儉顯然低估了雙方對兩族關係的看法。對柳謹來說,見了人族眾多優點之後,它已經是人族最忠心的臣子,心中決定要狠狠學習宗主國的一切,讓長江柳族在華夏人族的大樹下活到最終勝利。對張博學來說,宣慰部的首肯已經讓他知道了本國對長江柳族的態度,反正對長江柳族的管轄決不能僅限於金丹契約,也不能是尋常人就能看出來的尖酸刻薄招數,不然難以抵禦蠻古紀元時,出蠻古人的附庸背刺的結局。

雖然出蠻古人最終挺過來了,可華夏沒打算重蹈覆轍,吃一塹長一智的本事,可是敬奉曆史的民族該有的能力。

“如果長江柳族需要,我們可以安排中小學教育,但應當會對柳族個體準備一些限製。您應該知道,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其他人族學生都是沒有正式開始修行的幼兒,如果和金丹期修仙者在一塊發生點口角,我們會更側重保護未成年人。”張博學來時就得到了宣慰部點撥,此時既然柳謹主動提出中小學教育,那他也要把話說在前頭。

最理想的形勢當然是給柳族額外準備特殊中小學教育,將柳族個體和未成年人隔離分開。但柳謹都說了接受相同的教育,恐怕它心中也做好了“如果不是共同授課,那麼教育就可能不相同”的準備。

到時候鬨將起來,反而是人族這邊不光明磊落,那就隻好將話說在前麵了。

聽張博學這麼說,柳謹反而放心。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一件事看起來全是好處而沒有限製,倒讓人害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