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欄二點二億隻。
其中雞占了多少?算了,不需要算了,在吳會省地界吃得最多的就是雞和鴨,哪怕對半分,這也得有一億隻雞。
在沒有靈氣複蘇的好年景裡,這個年出欄量是什麼意思?是需要控製的意思,去翻吳會省的五年方案,會發現兩億的家禽年出欄量已經到了計劃線,再多就不讓了。更令人驚歎的是,與全國總量相比,吳會省相對人均數量,養的那叫一個少啊。
家禽的大量養殖使得吳會省和吳會省市場支撐的居民禽肉食用量極大豐富,這在靈氣複蘇前當然是件好事,但在靈氣複蘇之後,如此巨量——雖然不等於年出欄量,但也不會少兩個數量級——的養殖肉雞一日之間變成了雞妖,能發生什麼?
養殖場當天就無了,衛戍部隊來救人的時候展開激烈交火,後續對各養殖場的管控也是最嚴格的。之後建成的武裝農場乾脆避開了這些原本適用的優質場地,不就是因為這些好地方已經被大量妖獸占據了?
就這還沒算上產蛋禽類呢,算上產蛋禽類,雞妖的數量還得高出兩成。
吳會省地盤不大,陸地麵積隻有十萬平方公裡,這麼大的地方塞進去一億隻雞妖——年出欄量不能直接換算成保有量,但考慮到肉雞養殖周期和蛋禽保有量,靈氣複蘇後的一年工夫,吳會省地界出現一億雞妖輕輕鬆鬆——每平方公裡能看到一千隻雞妖撒歡蹦躂,這是什麼地獄繪圖?
雖然對人類來說,失去自由是很痛苦的,但對其他動物來說,有吃有喝能生能養的生活就是族群延續的奧義。如果雞妖在野外的生活質量和養殖場裡一樣,那麼靈氣複蘇後的四年,錢安衛戍部隊不用乾彆的,也不用參加海洋正麵戰爭,隻要在吳會省拚命殺雞,就夠把人力耗乾了。
現如今的錢安衛戍部隊沒有陷入這種窘境,得益於幾種因素的綜合發力,其中占了大頭的,則是外頭的世界顯然沒有養殖場裡那麼好過,一群突然變強的雞妖把養殖場拆了,好日子還沒過兩天,先是被衛戍部隊一同暴揍,再是被肉食動物狠狠捕食,接著又遇上覓食困難的問題,在早期的幾周工夫裡,幾千萬雞妖先被自然選擇狠狠篩了一波,這才剩下來小一千萬,在吳會省過日子。
接著便是漫長的生存壓力和生殖欲望的拉鋸戰,在大自然“看不見的手”——充分競爭的自由市場和大自然在這裡頗有共同點,一邊是社達一邊是原教旨達爾文,兩者各有獨門絕技,更能給你無儘驚喜吔——調控下,雞妖群體成功從原本有概率靠數量稱霸地方的族群,變成了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
但這不代表它們真的很菜。大自然的鐵拳確實狠狠壓製了雞妖的數量,讓它們不至於變得太離譜,但這並不是全無好處。生存壓力篩過之後的雞妖成功野化,靠自己覓食,也能在荒野中獲得一席之地。
千萬量級的雞妖,在吳會省紮下了根。
應該說,雞妖的戰鬥力並不算強。隻要沒跨階,對肉食動物來說,雞妖這種在山裡自主散養的玩意,就和漫山遍野的肉庫一樣。
但這隻是散養的雞妖,那些有金丹期雞妖管理的雞群,戰鬥力則是另一個畫風。
幾十隻雞在山林中如風般穿梭,原本隻能貼地“飛行”的翅膀在力大磚飛下竟然有了低空飛行的能力。一群雞妖在山林中飛來飛去,對來犯之敵予以戰鬥雞群的連攜打擊,隻要沒碰上成群結隊的人類冒險者,這種攻擊方式都能狠狠地擊退來敵。
當然,如果碰上成群結隊的人類冒險者,作為同樣有群體行動習慣,並且利用無線電通信和語言建立戰鬥配合的隊伍,戰鬥雞群往往會成為冒險者的加餐對象。
畢竟雞湯大補的說法早幾千年就有了,這年頭人們怕的是妖獸襲擊居民區,又不是怕死掉的雞妖在鍋裡活過來。冒險者把雞妖殺了,帶回去一賣,生活美滋滋。
總之,雞妖在吳會省,如果是有根腳的,幾乎橫行無阻,沒根腳的才是移動肉庫。這樣“強大”的族群,十分符合宣慰部的附庸要求。
族群數量大,有一定戰鬥力,有價值,打不過人族,太適合拿來附庸了。
隻有一點,宣慰部有所顧慮。
附庸雞妖不像附庸犬妖,吳會省吃狗肉的還是少數,小規模宰殺附庸後的犬族應該不至於惹毛犬族。但附庸雞妖之後,最有價值的方向肯定是吃雞,這與雞妖一族的發展方向違背,不一定會被接受。
但試試總是有價值的,就算附庸不成,大不了讓冒險者多殺殺雞妖,聚居區裡照樣吃得上妖雞肉。
這就是個無本買賣。
李儉循著地圖方向,漸漸向雞妖領地接近。
雞妖的領地在地圖上一灘稀碎,大多被食物鏈上端的妖獸乾碎了,李儉不得不逐個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