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合擊法術(2 / 2)

被他提出抗議的裁判無奈地看向他,解釋原因。

與此同時,學生們也有幾人湊了過來,詢問李儉,裁判們為什麼上場救了個毫發無傷的選手下來。

李儉搖搖頭,他看見離場的選手正在申辯:“他現在是被救下來了,才毫發無傷,如果裁判們不提前動手,現在場上都得有人躺屍了。剛才的交鋒,看起來像是沿海基地的選手各用一成法力打出十道法術對吧,好像五名體術戰士能一塊抵擋,如此一來,不過是一人抵擋兩成法力轉化出來的法術侵徹力,算不得傷筋動骨,無非是耗點法力就能近身,近身之後,還是已經加持了武修功法的選手有優勢。”

“但那是尋常情況,剛才的法術可不是尋常情況。各種法術的變體之中,很少有完全不去掌控法術侵徹力逸散到其他能量而轉換出的表現的樣式。這話聽起來拗口,我拿個最近的例子。火球術,這玩意主要的殺傷力是火係侵徹力,但在施法的時候,不可能將所有法力全部轉換為法術侵徹力而沒有逸散的。法術侵徹力的逸散表現為轉化成其他能量形式,而火球術逸散占比較大的,是光和熱。”

“我控製不好這些,就會把光和熱嘗試著集中起來,所以我施法,越是充斥法術侵徹力,火球外在的表現就越像是一個超高溫的火球。這樣施法有好處,光和熱凝聚起來,對不少生物都是劇烈殺傷,算是在法術侵徹力之外,存在一個物理的殺傷方式。很多法術的變體都是這麼做的,如果有逸散,那就把嘗試再利用逸散,而不會放任它們徹底無用。”

“這本身有個問題。利用了逸散能量與法術侵徹力結合,這種結合會讓法術失去其主體能量在另一個‘位麵’的好處。還是用火球術舉例。如果我單純利用它的法術侵徹力對敵,不管它逸散的能量,那我就會獲得一團很純淨的法術侵徹力。法術侵徹力在空間上可以疊加,雖說這玩意隻要存在,由於我們掌控不足,還是會逸散,但隻要我一直不管它逸散的能量,那麼就能認為我可以用純淨的法術侵徹力去對敵。”

“這樣做,我之前釋放的火球術,之後釋放的火球術,隻要還沒有命中,都可以將其中的法術侵徹力疊到一起。我隨便它逸散,法術侵徹力本身就能在空間上重疊,像是一個從一開始就一體的法術。”

“這樣做對單人來說無疑是災難。不嘗試控製逸散,任由法術侵徹力向其他能量形態跌落,隨其時間流逝,逸散的能量會越來越多。單人不利用逸散能量,大幅降低施法效果是肯定的。所以我們的戰鬥課不會專門教這個東西。”

“但沿海基地的選手用的就是這套手法,他們人多,他們可以一瞬間讓十個人整齊施法,拋卻掉那些逸散的能量,讓十道法術的法術侵徹力融合到一塊,在極短時間對上同一個人——你們瞧,隻要時間足夠短,逸散的能量占比不多,他們的發揮幾乎是十成十的。”

“一整個金丹期的法力量,配合在身邊高濃度彙集的靈機,打一個臨時準備防禦,還覺得自己可以和隊友一塊防禦的金丹期,裁判上去提前救人真是積德行善,這一下若是打實了,明天有人提著橫幅要賽事方償命,我都不覺得奇怪。”李儉說完,咋舌。

沿海基地的隊員打得是有點狠,這一招不是常年團體作戰,壓根反應不過來。

一般人誰有空研究法術的能量組成和逸散比例對法術效果影響,沒有這份概念,或者這份概念不走心,進入戰鬥環節,第一時間哪裡反應得過來,都得按照自己熟悉的流程去戰鬥,可不得出事?

哪怕是老練的冒險者,他們也不會時時刻刻都保持著整齊劃一的團體作戰,要想向這些參賽選手傳授經驗,恐怕也想不到會有人在賽場上采用放棄逸散能量的法術變形。

沒辦法,要打出逸散不多、虧本不大的團體攻擊,對團隊配合的默契程度要求太高了。

如果一支隊伍都很有腦子,磨合一段時間,也免不得在嘗試合擊的時候出岔子。聰明人總會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絕妙的施法時間,而這個時間一旦和其他聰明人的判斷岔開,就會導致合擊法術的能量逸散大幅上升,強行虧本,還提醒對麵做好防禦法術侵徹力攻擊的準備,

如果一支隊伍都很沒腦子,那也不用練了,整體都把握不到時機,打合擊完全是虧本行為。

而沿海基地,實在是練習合擊法術最適宜的環境。

海洋正麵戰場,戰線上,可是看不到敵人的。士兵們能做的,就是在得到指令的時候精確完成指令,久而久之,練成合擊法術的基礎已經備下。

而團隊賽的十打十,又是那麼適合合擊法術,故此,戰士們上了場,便用起戰線最流行的土係法修功法,合力打出一次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土係攻擊法術合擊。

決定、加載功法、釋放法術、融合、轟擊,這一連串動作早就在對抗海洋生物的戰線上,練得熟得不能再熟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