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先聖遺訓怎麼會把它們稱作魔族(2 / 2)

在鎮魔碑填充地塊出事之前,妖獸精怪不疑有他。畢竟事情就是這麼發展的,魔修魔族確實比人族可惡,隻要接觸幾次,大夥就能建立必須對抗魔族魔修的共識。針對人族的策略還需要解釋,對抗魔族壓根不需要解釋,魔族存在本身就會成為先聖遺訓的有力論證。

但在空洞出現、怪物現身之後,先聖遺訓就顯得有問題了。

同盟首領都活在當下,要為當下的族群發展負責。如果說與魔族接觸幾次,“才”能讓大夥確信對抗魔族是一種必要,那麼空洞裡的怪物現身那一瞬,就讓修仙者立刻誕生共識,認為這玩意必須集結全部戰力與其對抗。

甚至是和魔族聯合。

這在過去絕對是離經叛道的想法,但在見到怪物的那一瞬,在理智被空洞爆破,不由得放出全部法力和法術侵徹力攻擊怪物時,所有參戰者都不懷疑自己會在同樣情況中尋求魔族的戰鬥支持——隻要它們願意支持。

哪怕在這之前,對抗魔族對妖獸精怪來說,有先聖遺訓在前,修仙者與魔族接觸受害在後,不論從先聖遺訓還是個人經驗,他們都該與魔族為敵,都不妨礙認識空洞冒出的怪物後,先聖遺訓和個人經驗都成了可以拋棄的東西。

新的經驗覆蓋了舊的經驗,關於自身經驗的部分當然可以輕易推翻,但當妖獸首領們回首先聖遺訓時,它們尷尬地碰上兩難境地。

先聖遺訓中壓根沒提過空洞和怪物,最嚴重的敵對命令全都放在魔族和魔修身上,就好像空洞和怪物根本不存在。

這可能嗎?

有可能,尤其隻在空洞和怪物確實不存在的時候,才會這麼安排先聖遺訓。

妖獸們隻是沒有充足的社會實踐時間,這不代表它們是弱智,或者不能靠自己的經驗推知幾條必要的信息。

先聖遺訓是乾什麼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本族的聖留下的信息。它們知道自己不可能親身指導後輩發展,在重重製約下,想儘辦法留下的真知灼見。

基於此,妖獸首領可以形成幾條有效共識。

第一條,先聖遺訓不會欺騙後輩。

先聖遺訓在各族均有不同,各族妖獸能在血脈的冥冥感應中覺察先聖遺訓,這一步自成保密。如此一來,先聖絕沒有欺騙後輩的必要,隻消留下最真實的信息就夠。

第二條,先聖遺訓中關於某件事說的越多,這件事越重要。

先聖遺訓借助血脈流傳,血脈裡能留多少信息?若說先聖會在血脈流傳的信息中切出一大塊用於嘮嗑,說些對族群發展無甚緊要的話,未免太瞧不起“聖”這一字了。

先聖在遺訓中詳細討論與人族的交往方式,確實說明與人族相處十分重要。但,以華夏人族威勢,眾同盟首領如何思量,平心而論,也不過是地區級勢力,論重要程度,鎮魔碑底下冒出來的空洞,和那眼瞅著收不住的陰風,難道不是遠超地區級的威脅嗎?

輕重緩急中,空洞與陰風相對人族顯然算是重的那個;就算人族從此刻彰顯吞吐天地的誌向,攻城略地步伐也不見得會比陰風更急。

如此要緊的事情,先聖在血脈遺訓中竟然未曾提及,這咄咄怪事,除非妖獸們質疑先聖對它們沒安好心,不然的話,隻能認為空洞和陰風在先聖時代並不存在。

能質疑先聖對自己沒安好心嘛,壓根不可能啊。留下來的所有信息都對族群發展有用,到目前為止能夠驗證的部分都是真的,就這空洞和陰風對不上號。

排除所有可能性,妖獸首領們隻能認為,在先聖存在的時期,空洞和陰風壓根不存在。

這叫什麼?大道廢有仁義,先聖亡出空洞?

李儉問及先聖遺訓,風雅與伏野登時一滯,腦中百轉千回,身形萎靡。

終究還是風雅開口:“將那些家夥叫做魔族,確實是先聖遺訓所言,這是對的。但如今看來,那些家夥不過是走歪了路,歸根到底和我們也沒什麼區彆。”

“若是先聖見到現在的局麵,恐怕也要改改說辭……誒。”

它長歎一聲,吟嘯憋在喉頭翻滾幾下:“真要說魔族,那天看見的怪物才算得上魔族,這空洞底下才能算是魔窟。”

李儉點頭稱是。

如此看來,在妖獸所得的先聖遺訓中,不論是宣慰部對接的妖獸精怪,還是這些獨立的妖獸大族,都未提過如何應付空洞和陰風。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