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選擇陰神返回肉殼,但卻並不散去,而是性命交修,齊頭並進。
這一條道途,則是“五行道途”。
五行又有著內外之分。
“金木水火土”,為內之五行,“風雷閃電”一類,則為外之五行。
內五行在地,外五行在天。
若走內五行的路子,則為“地仙道”。
若走外五行的路子,則為“天仙道”。
五仙道,正對應天地五仙。
……
五仙道的起點一樣,修行到最後的最終終點也是一樣的,殊途而同歸。
道人說這叫“始於一,歸於一”。
五仙之間,並無高低貴賤之彆,隻是各自中途風景不同、神通各異而已。
因此選擇走哪條道途,隻需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定則可,不必糾結於道途前程。
對於道途的選擇,在此之前,焦平就已經有過多次的考慮,早就拿定了主意。
因此他並沒有過多猶豫,隻最後一次定下決心之後,立馬驅動陰神回歸肉殼。
他選擇走五行道途!
陰陽都是極道,相比之下,性命交修的道路就顯得相對的中庸、平庸。
但走五行的路子,卻曆來都是修行者數量最多的一條道途。
隨大流,就意味著穩妥,也意味著未來的功法選擇麵會更廣。
特彆是後麵這一點,焦平尤其看重!
……
陰神迅速回歸
。
蛟身張口,長舌一卷,就將蛟珠卷回吞入了腹中,開啟了下一步的修行。
肉殼屬陰,陰神卻不再同於以往,而是已經陰極生陽,生出一點陽性來。
陰與陽,又是同源,故而天然相吸。
於是隨著蛟珠入腹,自發在肉殼的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滾了一遍之後,蛟身之內很快就傳來“哢哢”的骨節挪動聲響。
蛟身表麵,更有無數筋絡拱起,猶如無數小蛇在皮下快速蠕動,又如無數樹根彼此連結,形成了一張繁複的筋絡網。
很快的,骨節的挪動、筋絡的縮漲達到一個頂點,而後齊齊發力猛然一弓!
蛟身人立而起。
一陣快速而劇烈的拉伸後,蛟身瞬間改頭換麵,已然變化做了人形的模樣。
——這一步,就是繼那“吐納”、“入靜”、“出竅”、“冥想”、“受洗”、“凝形”、“生火”、“陰神”之後。
道人所傳法門的最後一個步驟。
此步驟名為“真人”。
“真人”一詞,出自“上古天真,所以天年”這一句,源自《黃帝內經·素問篇》的“上古天真論”。
《黃帝內經》中如是記載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儘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在“真人”這個步驟中,妖怪類修行到這裡,主要的表現為妖身變化成了人形。
人族修士那邊,則是表現為體質的改善,擁有一副寒暑不侵、怯除疾病、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的健康身體。
且可以壽至天年。
這也就是所謂的“真人之軀”了。
而“吐納”、“入靜”、“出竅”、“冥想”、“受洗”、“凝形”、“生火”、“陰神”、“真人”——總共九個步驟。
這就是道人所傳法門的全部內容了。
九步都完成,就是成功“築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