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從泥鰍怪口中掏出的情報中,焦平知道了此地正有著一座市集,其中或能滿足自己所求。
因此他自然舍難取易,避危就安,先抓著泥鰍怪,要它帶自己過來。
他想要看看,能否在這裡,通過互市交易的方式,來得到自己所需的東西。
這是一座立體的集市。
有些檔口是搭在大榕樹冠上的鳥巢,有些檔口則是位於山窟地底的獸穴。
這裡也不興設什麼路標路牌指引,因此第一次來到的人,難免會容易找不著地方,隻能靠依靠熟人的帶領。
幸運的是,焦平手中就恰好有這麼一個熟門熟路的“熟人”,來給他當向導。
泥鰍怪在焦平身前點首哈腰,有模有樣的做著向導,畢恭畢敬的帶著路,表現得就像一個在市集裡頭討食的帶路小廝。
而事實上,它還真做過市集小廝。
這座市集,有“大集”、有“小集”,小集是半旬一次,由附近的妖怪自主聚集。
大集則是由集市主人“雙叉河大王”組織的,時間上並無所定,都是臨時通知。
每逢大集時,集市的主人就會臨時抓包,從附近抓些小妖過來,調教後充當雜役,供外來的客人有事時可差遣上一二。
彆看這“雜役”,聽起來是不好聽,但這其實是個搶手的活計。
小妖們趨之若鶩,擠破了頭搶。
隻因若做得好了,不僅集市的主人會有賞賜,若是口巧,更能從客人處討賞。
這泥鰍怪就有幸被抓包過,因此會得幾句迎來送往的乖嘴話兒。
也因此能給焦平帶路向導。
當然了,若是做
得不好,或者命歹遇上不講理的客人,那恐怕要填獸腹去了。
泥鰍怪的運氣,就一直不錯。
這是它的幸運,也是焦平的幸運。
……
今日正是小集。
應焦平的要求,泥鰍怪並沒有帶著他到處瞎逛,而是首先往一家“巢店”來。
這家店的樣子,看上去有些像一張藤編吊椅,側邊開著門。
店不大,坐落在一個三杈粗樹乾上,漆黑粗壯的樹乾表麵上,又長著一層淺色的茸茸青苔。
青苔四處延伸生長,順著樹乾生長到店外牆的木板之上,將這家店很好的融入到了周圍的環境中。
進入這家店的做法,是走藤梯。
藤梯是一個長得像大號豌豆的活藤,不需要人為編織,它堅韌的藤乾兩邊各長出的肥大富有彈性的葉子,就是樓梯了。
焦平入鄉隨俗,拾葉而上。
來到店前,店門上釘著一塊表麵沒有青苔的黃舊木板,木板之上,隻隨意的劃著幾道鳥類爪痕——這就是店名招牌了。
步入其中,一隻纖細修長的鳥頭聞聲從櫃台之後探出。
上下打量了客人幾眼後,這鳥兒口吐人言,用清冷的女聲問道
“客人想要什麼?”
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這是《山海經》中的記載。
這店主人是一隻“鸞鳥”。
在那泥鰍怪的口中,這一家店,又被稱作為——“鸞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