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脈”之後,就到了“小周天”。
“小周天”所修行的,主要就是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了。
任督二脈與六脈不同,因其上有明確之穴位,又與十二正經並稱為“十四經”。
在人身位置上,任脈行於腹麵正中線上,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
督脈則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
任脈主血,督脈主氣,任督兩脈分彆對十二正經脈中的手足六陰經、與六陽經脈起著主導作用。
當十二正經脈氣血充盈,就會流溢於任督兩脈;相反,任督兩脈氣機旺盛,同樣也會循環作用於十二正經脈。
因此說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道書上曰
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
因此在修行中,八脈之中尤以任、督二脈最為重要,在整個性命交修的修煉過程中作用極大。
故而在道法的修行中,任督二脈這一關被獨立摘出來,單做一個小境。
可見道家對此之重視!
……
人體的經脈,其實原本就是通的。
否則氣血如何經行?
氣血不行,人就死了。
修行所謂的“打通”經脈,指的其實是用修行的方法,將經脈改造成“靈脈”。
而經脈的自然流注,是從肺經開始,依次循環到肝經,這是十二正經的流注。
接著再分出一支由肝經入胸,上行經前額到頭頂,再沿督脈下行至尾閭,經陰器而通任脈上行,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經。
這是任督之氣在人體體內運行的自然規律,也就是說,氣血在任督兩脈之上的運行,是從任脈先走、再到督脈的。
但“小周天”的修行則不然!
“小周天”,即指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過肛門,沿脊椎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到頭頂泥丸。
再由兩耳頰分道而下,會至舌尖,或至迎香、或走鵲橋。
後接任脈,沿胸腹正中下還丹田。
也就是說,“小周天”的行法,是先督脈而後任脈,後升而前降,整個走脈流程是與自然流注的順序,完全逆轉顛倒的。
這是因為道家認為,修行到此處,就需要從【逆】的方向上奪
取天地自然之造化,從而凝練精氣神,提高生命品質。
“小周天”又稱“子午周天”,此處之修行難總共有三,分彆是位於脊椎之上的尾閭、夾脊、玉枕三處重要位置。
此三關既克,接下來再無阻礙。
故而“小周天”又被稱作“通三關”。
“三關”又稱初關、中關、上關。
其中初關為九月關,中關為十月關,上關為九年關,可見修練之不易!
“小周天”完成,就代表著奇經八脈俱俱暢通,與十二正經結成一個整體。
奇經八脈的作用非凡。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中說
“凡人皆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衝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之根,一氣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