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關一竅”的修行,雖說無法可依、無法可循,但這“無法”指的是直接方法。
間接的方法,還是有的。
比如置身於生死之間,利用生死危機刺激自身潛能釋放,從而突破玄關。
“雙叉河大王”讓焦平去斬蛇,本來也正打著這個主意。
但後來陰差陽錯,焦平並未能釋放出自身潛能,覓得“玄關一竅”,反到是吃老蛇的陰神一撞,給玄關撞開了一條縫來。
這得感謝鸞鳥給的羽毛!
那根羽毛之上,原來卻是附著了一個法術於其上,乃地煞七十二術之“生光”。
正是這個神通,不僅救了自己,還給自己掙得了突破“玄關一竅”的機緣。
可惜的是,自那日之後,羽毛就無火自焚化成飛灰而去了。
顯然是隻能使用一次。
而焦平那日匆匆離開戰場,正是知道機緣難得,所以趕緊回來安全的地方,就開始了閉關修行,以及療傷。
“玄關一竅”既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難點隻在於如何尋到它。
尋到之後,打通就是水磨功夫了。
因此,此時他身上的傷還沒好,但修行卻已經領先一步突破了。
下一個大境,名為“煉氣化神”。
“煉氣化神”大境,與上一個大境“煉精化氣”大境,是緊密銜接的。
此大境第一個小境,名為“陽識”。
“陽識”正是“玄關一竅”突破之後、身體所自發產生的一種能力。
它是一種“肉殼之識”,或者說是“陽神之識”,而非“陰神之識”。
在道門修行中,又把肉殼稱作“陽神”,“練氣化神”之大境,正是要在“陽神”之上下功法,由“陽神”起主導作用。
因此在上古之時,“煉氣化神”大境又被稱之為“陽神”大境。
與之相對應的,由“陰神”來起著主導作用的“煉精化氣”之大境,在上古之時則是被稱為“陰神”大境。
陰神在內,陽神在外。
陰神主內,陽神主外。
有了“陰神之識”,修行者就有了“內視”的能力,而擁有了“陽神之識”,相對應的修行者就擁有了“外視”的能力。
“陽神之識”是一種感知類能力。
它有三大特點。
首先是“全感知”。
陽識乃是通感,可不看而見,不聽而聆,不摸而觸,不嘗而味,不嗅而聞。
也就是說,修行者可以用陽識代替眼睛去看、代替耳朵去聽、代替舌頭去嘗、代替鼻子去聞、代替手指去觸摸。
第二個特點是“全方位”。
陽識的感知域是立體360度全方位,與身體的器官,比如說眼睛隻能看前、不能看後的情況,完全不同。
第三個特點則是“超距離”。
陽識可以極大的突破空間的限製。
原本受限於距離過遠、而無法感知到的信息,現在換成陽識,就可以重新去看到、聽到、聞到、嘗到、摸到了。
陽識是開啟“煉氣化神”境的鑰匙,肉殼誕生陽識,就意味著可以往後修行了。
當然,是在有功法可依的前提下。
焦平月前匆匆而返,回來後又馬上閉了關,自然也就暫無暇,去找“雙叉河大王”討要那之前許下的功法。
他今日傷勢仍未好利索就出關來,也並不是要去滂澤樹宮處,討要功法。
而是因為——
“顒”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