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這段時間以來,一時都沒有找到能夠令他滿意的、放心的、適合用來閉死關的地點,因此道行上也是修無可修。
一時之間,就隻剩下吐納化氣、磨練神通身法、對月吐珠這幾件是可做了。
可做的事情不多,自然空閒的時間就多了起來,因此人就懶散一些。
不過也不知是勞逸要結合的緣故,還是有著其他的原因。
總之當自己這一根心弦,不再崩得像以前那麼緊了的時候,似乎反而隱隱合了“道法自然”的無為道理。
像現在,焦平隻懶懶躺在竹筏之上,口鼻呼吸之間,就自然而然地就進入了靜功的狀態,身體進入一種“寧靜”之中。
在這一種“寧靜”之中,體內的法力突然自發地與外界靈氣交融,自身也仿佛是成為了河流的一部分。
無數靈氣自發湧入,又自發湧出,來回不停地衝涮、蕩滌去身體內的雜質和汙垢,不斷改善著自身的體質。
焦平知道“遊龍身法”的“移形”之境的修行進度,又要往前大大邁進一步了。
他的心中充滿一種淡淡的喜悅,但這喜悅隻是淡淡,並不去衝撞他的心境。
同時間,體內的法力損失去一點,便又自被外界靈氣補充一點,隨缺隨盈。
就像相互流通的水,其水麵總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麵上一樣。
焦平知道此時,若是他能夠引動地仙丹決上記載的法門,一定能夠一氣嗬成地直接完成了“小還”小境的修行。
畢竟有著這江流之中、無儘奔騰的水靈之氣作為補充,任是他蛟身器官,再是渴求貪婪無度,也絕對能填得滿其所需!
可惜他不能。
“小還”之難,不止難在於靈化器官所需海
量法力,更難在邁入之後的自保。
若是自己日後,能夠隨時隨地邁入今日這種狀態,而不似現在這般、時靈時而不靈的話,倒是可以考慮一步直接邁入。
屆時即使是體內沒了法力,但若是能隨時邁入、或者維持這種狀態,那就等同於可以隨時隨地的問天地“借法”來用。
從而可隨時隨地施展出神通法術、或者是超凡武藝,相當於提前彆人一步,找回了護道的手段!
這種“寧靜”十分不凡。
實際上,焦平也沒想到,原本一向勤奮自律的自己,在被迫無奈下的偶然放鬆中,竟誤打誤撞地一次就入了如斯寶境。
他現在所處的這種狀態,實際上是屬於靜功修持的第三境“自然”。
按照當初“靈水功”裡麵的說法,靜功的修持一共可以細分為五個小層次。
分彆是“入靜”、“守一”、“自然”、“心齋”、“坐忘”這五個小境界。
若得“入靜”,便能大幅地激發、刺激出體內所潛藏著的生氣,使得自身的自愈力、免疫力都大大地加強。
若得“守一”,即可短暫的隔絕去不想要接收的信息,維持絕對的專注。
這一境,他還是上次在“顒鋪”中被錘得死去活來、肝腸寸斷,才證得的。
“守一”之境的最大作用,按照焦平自己的通俗版理解,他覺得有些像是那遊戲之中的“不屈”技能的作用。
即可以在極短暫的時間內,極大程度地無視內外因素的乾擾,維持住自己的動作絲毫不變形地被完成。
至於“自然”,這第三寶境的好處,就是這種與自然靈氣的溝通、交流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