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往東麵走,東麵的陳設簡單,就是緊貼著牆麵處,正正放著一張半米高下的長方形幾塌而已。
塌上同樣鋪著乾淨的草席,席上是一個柱狀圓枕和一床疊得方方正正的薄被。
薄被主體呈藍色、有白邊,內塞棉料外裹絲綢,圓枕亦是同樣。
焦平同樣打開窗戶,通風透氣。
他大略知道古人把床榻放在東方,這裡頭有個講究,東方是日出方位,把床塌擺放在東方,意即“尊生惡死”。
這就是“臥室”區域了。
屋內看完,焦平走出屋外。
屋外是正對著的,就是天井了。
“天井”之意,是由於其上方沒有屋瓦遮擋,可以迎接雨水降下,這在建築風水上有個說法,叫做“吸取天地精氣”。
由於要迎接雨水降下,又兼具排水的功能,所以天井的地麵陷下,要比三麵房屋處低一個台階,又有“庭下”之稱。
如蘇文之中,就有“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之句。
天井地麵,以四方青磚整齊鋪就,西南角上,則是一口井。
西南近白虎位,是生旺方,從建築風水上來說,這個位置相對適合打水井,對家運有扶旺之相。
井緣處用小塊青磚砌成八角梯台,大概有半米高左右,井口十分狹窄,用來防止地麵灰塵飛入、和人失足墜井。
井欄之上,架一圓木軲轆,已被磨得黑光滑亮,其上圈有草繩,草繩末端,則係著一個木桶,放在井欄上。
走進一看,一股清涼幽深的
水汽撲麵而來,焦平如今對水汽十分敏感,一觸之下就知道屋內水壺的水,正取於此處。
看來這裡是日常的取水之處了。
看完天井,接著就是兩邊廂房。
其中,位於正屋出門右手邊的這一間廂房,方位是在西麵,所以就叫“西廂”。
“西廂”對麵的,自然就是“東廂”。
廂房通常是作為客房來使用。
其中又以東麵為尊,所以較尊貴的客人來借宿,就是安排在“東廂”這裡。
次一等的,自然就是“西廂”了——知曉了這一點,有些東西自然而然也就了解了,例如《西廂記》,戲名其實就已經暗示了內容。
回到主題。
這種建築格局中,主人家自居正北“上房”,這跟宴飲是主人麵南坐正中,賓客東西向排在兩側坐,是同一個道理。
不過“東廂”、“西廂”作客房使用,這是較大的院子的做法。
像這樣的小門小戶,兩側廂房未必會當成客房,也可能作為柴房和夥房使用。
看看就知!
於是焦平就近走到“西廂”簷下,輕手推開了木門,走了進裡間。
環眼四顧,卻見“西廂”裡布局陳設,與正屋一模一樣,隻是差了個葫蘆。
合上門退出,又走到“東廂”處,打開門一瞧,果然也是一樣。
看來倒是自己想錯了,這處小院,分明是那“高檔公寓”,並不支持明火做飯。
想想也是,這本是主人家用來安置客人的院子,哪有讓客人自己做飯的道理?
巡視完院內環境,見是無甚異常。
焦平於是回到正屋東麵,盤膝跌坐於床塌之上,合上雙眼,開始緩緩用功。
之前去尋仙府,不過為一覓安身修行之所爾,眼下“仙府”已得,何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