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
退到第二寶境,“守一”!
還是不行。
再退到第一寶境,“入靜”!
人物又臥了下去。
焦平忽然起身,退後一步再看,隻見這畫人的人物卻又換了第三個形態——既不是站立不動,也不是橫臥不起。
而是狀若在行走奔跑之中了。
往側邊再邁一步,則畫上的人物已經是跳躍在半空之中的狀態了。
再往側方再邁出一大步,則畫中人物的動作,又變成了像是在攀爬。
原來如此!
焦平不再移動位置,隻眼睛看向中堂兩側那對楹聯“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焦平恍然大悟。
早就覺得這副對聯透著禪機,掛在此處有些問題,沒想竟應在這裡!
這幅中堂原來是一個隱藏的機緣,而那副楹聯,就是一個提醒了。
大約按照仙人的安排,應該是後進修士到得此處,發現楹聯的不對。
接著再探究下去,從對聯的內容中得到提醒,同時滿足了“身心清淨”和“退步向前”兩個條件,才能得到此機緣。
焦平上前動手,直接將中堂扯下、卷起放入囊裡,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這一副中堂之上,正藏著一門“動功”。
“動功”是道門的說法,其實上是一種更高級彆的靜功。
焦平適才“移步窺景”,隱隱察覺那畫中人物,每個動作形象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畫中人物似動不動之間,雖動作形態各不相同,但其體內呼吸節奏,卻似乎是一以貫之的相同。
再結合
發現這處機緣的前提,其中的一個條件,就是要靜功“入靜”。
所以,焦平才做出如此判斷。
至於是否是,先收起來,等日後再慢慢探究不遲,反正就算是,他的靜功修持也還要再過二關,才能接上“動功”修行。
因此來日方長,完全不必焦急。
想了想,又動手將兩幅字也扯下、同樣卷起收走,免得日後有所遺漏。
再一看這空蕩蕩的牆壁,又一環視客廳中的事物,見無異常,於是便又坐下。
另兩邊仍還沒有聲響發出,看來都還在忙著,焦平於是取出丹朱葫蘆來。
葫蘆和玉瓶,都是修行者常用的盛丹器皿,丹數少就用玉瓶,丹多則用葫蘆。
而焦平的這一個丹朱葫蘆裡,則正盛有“土仙人”特意關照後進的一百二十顆、最為頂級的“上品上等龍虎大丹”。
這些丹丸本身就底子好,又在丹鼎之中溫養了不知多久,已經十分通靈。
若是再進一步,能夠聞法修行,則便要化成“精怪”了。
“精怪”是與“妖怪”相對的概念,人族之外的事物,活物成怪便是“妖”,死物成怪則稱之為“精”。
不管是“妖”還是“精”,想要修行第一步都必須先通靈,開始脫離渾渾噩噩。
似焦平這樣的,等若天生就通靈,跟人族一樣,這點是他的機緣。
而死物成“精”,又比活物成“妖”,要更加困難得多,所以修行界中,“精”的數量要遠比“妖”稀少得多。